一棵树
好好长了100年
把它砍倒做琴
不能随便做做
我要对得起它
要通过做吉他让木头重生
我得先成就它
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李宗盛
2016年元旦刚过,李宗盛携手五月天主唱阿信在上海开了家咖啡馆“有练Sweat & Tears”,这也是他的吉他品牌“李吉他Lee Guitars”在大陆的首家直营店,还有专业的吉他师在这里调琴,为吉他做保养。陈设墙上则摆放了李宗盛圈内好友推荐的具有匠心精神的、关于手艺人的书。
“有练”是“李吉他”的延伸,让原本更多在圈内流传的“李吉他”进一步走近大众,这个名字也诠释了李宗盛对匠人精神的理解,“朴素地开始了,本份地坚持了,不懈地锻炼了,这就是有练的原始来处”,这里将成为李宗盛传递匠人精神的重要场所。
李宗盛小时候的梦想是木匠,毕业后一边帮开瓦斯行的父亲送瓦斯,一边写歌、唱歌,他最早的乐队名字就叫“木吉他”。2003年,李宗盛创立“李吉他”,一切仿佛冥冥中的天意回归,儿时的梦想与执着30年的音乐事业,终于在此得到了完美的结合。
“我不知道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但如果我不做这件事,华人制琴师将在流行音乐史上缺席。”李宗盛说,华语乐坛拥有许多令人记忆深刻的歌曲,却不曾有过一个被音乐人衷心认可的吉他品牌。他创立“李吉他”的初衷就是要替创作人制一把好琴。
在有练咖啡馆能看到很多李宗盛的歌词手稿。
李宗盛的音乐,歌词质朴直白,旋律朗朗上口,特别贴近生活,似乎信手拈来,但其实他在音乐制作上的要求极其严苛。张信哲在采访中说过,有很多人在录音室跟大哥翻脸,因为大哥在录音棚里非常严格,会一遍遍地修正歌手,“他会在录音棚里训练到变成一个自然反射的唱法,就是说我离开这个录音棚,我只要拿到麦克风,我一开口就会自然反射唱出来的东西就是录音棚的水准,这是他要求的。”对音乐的这种态度,被李宗盛带到了他的吉他制作中。
在真正开始“李吉他”之前,李宗盛有整整五年时间,频繁往返于台湾和加拿大之间,从选料到琴的设计再到后期制作,向世界级的制琴大师潜心学习每一道工序。“李吉他”刚开始那两年,他常常一个人在工作台前做到凌晨3点。
“我知道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我们要保留我们最珍贵的、最引以为傲的。一辈子总是还得让一些善意执念推着往前,我们因此能愿意听从内心的安排,专注做点东西,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其他的,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李宗盛浸淫音乐领域30年,他太清楚音乐人需要什么样的吉他,“我觉得我对音乐的理解,我对琴的理解,我对人生的理解,都到了可以做琴的程度。”
为了更契合不同音乐人的需求,他会根据音乐人的嗓音、风格等,选择不同的木料、不同的手艺,“给周华健的琴、五月天的琴、陈绮贞的琴,用的料都不一样。”
而这也是手工最大的魅力,手工的作品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两把琴的选材、制作程序和基本手法都一样,最后出来的结果依然千差万别。他喜欢尝试不同的木料、不同的染色工法以及音频设计,他说:“一棵树,好好长了100年,你把它砍倒做琴,你要对得起它,要通过做吉他让木头重生,而不能随便做做。”“面对大自然赠与的素材,我得先成就它。它才有可能成就我。”
他希望“李吉他”能“自信而谦卑地与音乐人一起发声”,他在吉他中融入自己对音乐、对人生的理解。他有一个吉他系列叫“慎始”,希望借此提醒年轻人,“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不能轻易开始又轻易放弃。那样,我们的梦想就不贵重了。”还有一个系列叫“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起来。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不忘初心,也不忘出身,才能在坚持的路上“自信而又谦卑”。李宗盛说,他常常想起也很感谢那段送瓦斯的日子,他总是告诉自己,“你就是一个平凡人,没什么特别的地方,没什么高超的能力,你总得记着你从哪里来的。”
音乐和吉他,它们是李宗盛对自己的交代、为世人端出的最虔诚的作品,是他“不知疲倦”翻越的一个个山丘,也是他“一生涓滴意念”投射在人生长河上的美好的光。
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
听从内心的安排
专注做点东西
至少对得起光阴岁月
其他的
就留给时间去说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