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电子音乐看上去是一个个Loop不断的重复,但中间有一点细微的改变,就可能变成另一首歌。”余炯说道,“这和生活一样,每个人每天都在重复做同样的事,但些许的细微变化,生活的运行轨迹也将随之改变。”JUMP电音媒本期对话ShadowPlay主创、麦爱艺术总监余炯,听听他对中国电子音乐市场现状的看法以及观点,同时也向我们讲述了一些他的个人经历。
目前在麦爱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我在麦爱负责整个的演出事业部,涵盖了派对活动和音乐节,以及一些商业活动。像前不久在上海结束的“电厂时尚赛车音乐节”,就是我们和“座驾”杂志一起合作的。
来到麦爱后,最想干的事情就是把平台做的更宽,做这么多的品牌也是为了把产业链打开,使其更开放,更规范。今年上半年我们在做其他的工作,包括和INTRO音乐节的合作,ShadowPlay归属到麦爱,电厂在厦门的音乐节,以及一些商业活动。下半年肯定会把全国的Club走一遍,再找几个能符合我们要求的厂牌、活动方合作。
ShadowPlay在早期是一个怎样的活动形式?
初始的参与ShadowPlay活动策划有四个人 - 我负责找场地,谈合作;宋志琦负责音乐;高萌萌在美院是学西方美术史的,她负责ShadowPlay的视觉和场地布置;以及当时的法国人苏苏,她负责的是外国人宣传。
就这样,第一次活动在The Other Place举办;第二次尝试在Bed Bar活动;第三次在三里屯的Top-Pub,直到14年1月10日,我们在天恒大厦顶层与均然艺术合作推出了“夜·奔” ,这是一个融入了很多艺术形式的大型Party,当时这场活动去了很多艺术圈的人,大家都觉得很有意思。
每场活动我们在艺术上的花销都不少,因为这一块会涉及材料费、艺术家的制作费;活动中要融入艺术,要有故事性,当时我们的钱也是自己想办法。所以15年我们决定ShadowPlay分成两个部分:会有专门的跳舞派对,也会有专门与艺术家跨界合作的活动。
通过参加和考察国外音乐节,你最大感触的是什么?
这次刚刚从欧洲回来,那里每个周末都有音乐节,参与人数也多。我先去了Sónar Festival,然后去了西班牙Ibiza,接下来参加了阿姆斯特丹的Awakenings Festival,回到柏林又赶上了,Fusion Festival,在回国前的最后一个周末还有音乐节可以参加。基本从6、7月开始都是音乐节。
目前,国外的音乐节还是以电子音乐节为主,我们中国的音乐节还是摇滚音乐居多。以一个单纯参加派对活动的人来看,大家对待处于上游的麦爱还是陌生的,更多熟悉的还是下面细分的品牌。
我们今年的主要目标也是推动垂直领域下面这些活动品牌,我们先把各类活动做好,包括每年数十场的中小型活动,几场大型的INTRO和Hyper(幻境)。在将来麦爱会涉及艺人Booking,国内艺人经纪,版权、发行等。
活动只是目前的一个表面现象。活动做得再多,最后也只是个“Party”。我们希望能做真正能沉淀出文化的东西 - 艺人、单曲、专辑,我们希望能将这些推广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所以未来的发行方面我们也计划欧洲与国内同步发行。
所以这次上海的INTRO音乐节我们会设置一个“秀舞台”,通过投寄Set来筛选出全国优秀的电音爱好者,并提供舞台表演。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和发掘国内优秀的制作人、DJ,这才是最重要的。
音乐节除去赞助、酒水和门票,其实只是一个收入问题。我们希望把版权、艺人做起来,并在这个市场做开。这样的话市场才会良性循环,参与者才能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