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被一些神创业公司的报道刷屏,说某某公司创业半年估值五亿,一年估值十亿云云。
估值是个什么鬼?如果一个公司宣称自己融资估值十亿,又说明了什么?
估值,就是融资时候,投资人认可公司值多少钱,并且愿意以这个价值为基础来投资。如果细讲的话,还分为Pre-Money和Post-Money,就是融资前估值和融资后估值。举例来说,一个公司融资前估值8亿,有投资人愿意投2亿,投资后占公司20%的股份,那么公司投资后估值就是10亿。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公司融资投后估值10亿,那么就意味着投资人认可:每购买这个公司1%的股份,需要花费1000万(10亿元 X 1%)。
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一件事情实际可能性和内涵总比理论上丰富得多......
“估值”更多的是在讲价格(Price)而不是价值(Value)。价格是由短期交易决定的,而价值则是一种长期共同认可。
我讲个小故事:
财主老王家有个憨儿子憨儿子,嘛也不会,就喜欢画画。画得还挺抽象,谁也看不懂。憨儿子十岁了,财主召集乡亲,给憨儿子办了个画展,来的叔叔婶婶大爷大妈们,大眼瞪小眼,表示欣赏不了,更不要提买画。这时候憨儿子的画,价值为“0”,因为没有人愿意交易。
画展后憨儿子很伤心,闷在屋里躺了三天不吃东西,可急坏了财主。帐房张先生过来,冲着财主耳语一阵,财主眉开眼笑。半晌,外面来了个道士,说要给憨儿子诊病,夸赞憨儿子相貌清奇,必有大才。财主拿出画,道士大声夸赞,立刻掏出2两纹银,收走一张。憨儿子眉开眼笑,立刻狼吞虎咽吃了俩肘子。财主晓得,这道士必是帐房安排的。这时候,憨儿子的一张画,账面“估值”是2两银子。这个估值谁给的呢?道士给的。
2两银子是画的真正价值么?显然不是,这个“价格”是道士给“做”上去的。但是只有道士给了这个价格,乡亲们一样不买账,觉得他们家不光儿子憨,而且还招来了憨道士。用俗话说,就是“有价无市”,标着价格,但再无人买单。用金融专业术语,叫这个商品没有“流动性”,就是虽然有市场价,但是没有办法足额变成现金。这时候如果想出售,就只有降价,如果降价达成交易,那么“市值”就跌了。王财主显然不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
行走江湖、见识广博的道士,给财主出了一个主意。财主先出了50两银子,从县城请了一位小有名气的画家,然后又出10两银子,请了当地两个名士,开了一个小鉴赏会,画家对憨儿子的画大加称赞,当场5两银子买走一幅,这件事情被两位名士大加宣扬,讲得家喻户晓。这种手法,叫做“专家评审”、“媒体PR”。而随着画家的加入,憨儿子每幅画的“估值”提高到了5两银子。
乡亲们依旧将信将疑。财主就开了一个拍卖会,乡亲们从来没见过这个,纷纷来围观。财主当众宣布,憨儿子的画已经被名画家认可,画家自己也买了一幅,还给20幅画都写了点评。所以,今后无论谁买走憨儿子的画,财主都愿意以至少5两银子的价格回收。财主平日里在乡亲中间信用不错,而且财力雄厚,乡亲们嗡嗡了一阵,有胆大的站出来,开始应价。这时候,安插在乡亲里的托儿,趁机抬高价格,十块、十五块。闹哄哄的一场拍卖会,卖掉了一多半的画儿,憨儿子的嘴都笑烂了。
在这场拍卖会里,本来“有价无市”,但后来财主承诺收购,成为“最后的保底买单人”,创造出了画的流动性和底价。这个市场其实是财主“做”出来的,所以财主叫“做市商”。
道士和画家变成了“天使投资人”,第一批买画的乡亲,叫“A轮投资人”。画家找了俩徒弟,跑到省城,在名士圈里散播这个事,放风说这些画每幅至少值50两,这叫“媒体炒作”。
省城有个收藏家老马,闻风赶到财主家,一看憨儿子的画,果然是见所未见的笔法。于是和财主商量,一次购买10幅,每幅议价30两。临走,还顺手从乡亲手里,用25块收了5幅,这叫“B轮投资人买老股”。憨儿子画的“融资估值”,变成了30块。
乡亲、财主,和爱画画的憨儿子,皆大欢喜。这时候,财主想用5块钱收画儿,已经没人乐意卖给他了。
那么,如果卖出的是一家公司呢?要做到市值10亿,有多少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找一个肯给10亿估值的投资人,比方说创始人的老爸。因为只要产生了交易,你就不能说它是假的。老爸本来就要给儿子钱来做事,这时候,不妨先成立一个投资公司,把老爸的名字匿掉,然后给儿子的创业公司投了1000万,占1%的股份,儿子公司的估值,瞬间就变成了10亿~~哇靠!1000万就行?从数学上是可以的。
但是请注意,这个10亿估值虽然不是假的,但除了创始人的老爸,恐怕没有其它投资人认可。所以还是“有价无市”——除了让媒体炒作一下,然并卵。
第二种方法:吹牛!按照投资圈的潜规则,吹估值不算欺骗的。因为吹牛骗的是公众,不是投资人。上轮投资估值多少钱?投资人一查帐就知道。所以投资人骗不到,自然也就不会介意。不仅如此,外面传自己投的公司市值高,还挺有面儿对不?所以如果你问一个投资人,他投的公司是否市值真像媒体报道的那么多,他多半讳莫如深的笑笑,不置可否。那么骗谁呢?骗媒体,制造影响力;骗公众,吸引眼球;骗政府,拿优惠政策;骗客户,证明公司实力。
第三种方法:真的忽悠到好几个投资机构都觉得这公司真值这么多钱,那这公司就彻底赢了。就像那个憨儿子到最后遇到的情况,大家已经认可憨儿子的画至少能卖25了,那么所有交易都会在这个价格之上进行。故事还可以接着讲下去.....
那么,新闻里报道的哪些案例,是哪一种?请自行判断。
再给大家透露一些做投资的经验:
IT创业者里真的有骗子么?我的经验是,不仅有,而且有很多很多。创业公司粉饰数据就像女人化妆一样常见。投资人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要求创业者素颜接受检查,叫“尽职调查”,英文“Due Diligence”,简称“DD”。如果发现只是淡施粉黛,一般都不会太介意。遇到把男人画成女人,或者飞机场塞成D罩杯的情况,通常就会放弃。
我曾经受朋友所托,评估过某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在咖啡厅聊得很开心,于是就上楼参观办公室,我提出要看一下他们公司的数据,他们就从后台展示给我看,凭经验直觉数据不正常。 就问他们要数据库密码直接看库记录,他们推说数据库管理员出去吃饭了,等了个把小时,不见人回来,就跟他们讲,你就打个电话问他要密码,我自己知道怎么做。他们不得已只好电话要了密码,我登录进数据库用SQL语句一查,数据夸大了10倍之多,他们当场脸就绿了。
骗局不会写在脸上,上面那个公司几个负责人,都是看起来很靠谱的技术男。做了五年投资,我见过海归、名校、帅哥、美女、看起来极聪明的人、技术宅......各种人各种骗。创业不容易,做投资人放骗放忽悠也相当不容易,这就是国内创业市场的现状。也希望大家看到美女帅哥型的创业公司的时候,不要太激动,卸妆以后还说不定是啥……(文/ 简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