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生教授“眉飞色舞”,豪情万丈地坐在钢琴前说到:“我要让钢琴这件西洋乐器变成彻头彻尾的中国乐器”,他说他的琴声要和“你们以前听到的钢琴声音彻底划清界限”。手落下了,有人听到了编钟声,有人听到了二胡和琵琶。作曲家、钢琴家、音乐理论家与教育家赵晓生全国巡回大师班厦门站现场交流热烈,而在与记者的交流中,他观点更是辛辣独到。
一、孩子不懂二胡是中国文化的悲哀
问:用钢琴模仿编钟、罄、古琴等中国特有的古乐器的声音,把钢琴“非钢琴”化。这种尝试有意义吗?孩子们不明白?
赵晓生:二胡、琵琶、扬琴……你发现没有,这些乐器都是外国传进来的,最后都成了中国民间乐器。钢琴也是两个字,它也会变成中国民间乐器。钢琴本来是西方世界的文化,但我用我的方法将它转化为中国文化,让它在中国的语境里说中国话。刚才我弹出来的声音,外国肯定没有。
孩子听不懂,那是因为教育的缺失,连钟、罄、二胡都不知道,更别说识别这些音色。所以在他们看来,钢琴只能是钢琴。孩子已经离开了中国文化语境,这是中国文化的悲哀。于是我就这么办,让他们听那些没有听过的声音,即使他们没去过博物馆看过古乐器,但起码记住了这种声音。
二、在音乐里感受大千世界,钢琴就是进入的工具
问:我看现场有几百个孩子,有的坐不住,挺吵的。您似乎完全无所谓?
赵晓生:走来走去的也听见了。吵没关系,有的孩子是越走来走去,反而听进去更多。我赞成西方的创造力教育。学校教会他们使用各种工具,如函数表等。但在我国,孩子们就是背。西方孩子拿省下来的时间去胡思乱想,多好!同样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忙着编写小小论文,中国的小孩可能正在摇头晃脑地背古诗。
小琴童我教得不多,但我会让他们按自己的意思弹出“打雷”、“下雨”,可惜的是,他们已经有框了,打雷下雨经常都是一个样子。我的讲座就是讲故事,你不一定听得懂。其实我希望大家在音乐里感受大千世界。钢琴就是进入的工具。
三、不解释可以让孩子用心领会
问:可是知道有人听不懂,您也不多说。最后弹巴赫平均律《C大调前奏曲》,明明有很个人化、反常规的演奏,把古典、浪漫、爵士、流行都融合进去了,却一个字没提?
赵晓生:我干嘛说啊?听得懂的就听懂了。我最后这个演奏和迈克·杰克逊一脉相承,其实他的乐感和巴赫是相通的。这个曲子里,我把整个音乐史贯穿了。加入了很多即兴成分,这样做希望能震撼到那些学琴的孩子们,让他们懂得用心领会音乐,而不是简单地弹奏音符而已。
我在上课时问孩子们“光是什么”,他们回答全是太阳光、灯光、火光等,都是看得到的东西。再问到音乐的光是什么样的,就没有人答得上来了。其实音乐是有光芒的。大家都知道音乐抓不住触不到闻不出,但当你用尽浑身力气去演奏每一个音符时,它的光就像夜里黑漆漆的乡间小路上飞舞的萤火虫,让你看到希望,感觉到平和,这就是音乐震撼心灵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