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国琼和丈夫回到上海后两周,就生下了女儿,取名小华。
1954年3月,夏国琼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后改名上海音乐学院)键盘系钢琴教授。这时,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院长的是夏国琼在国立音专学习时的老同学贺绿汀。他们除了是一般的老同学之外,如前文所述,还一起参加过一些进步的音乐运动,为进步电影《都市风光》录音。到了建国初期,国家的音乐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急需音乐人才。贺绿汀为留下夏国琼在上海工作,还专门给有关领导写信。
信中写道:“我院因学生人数增加,业务提高,缺少钢琴教授。兹有我院校友夏国琼同志,新从美国回来,因母病希望留沪在我院工作,就近照料。征求我院意见,我院当然十分欢迎。因特专函前来,供您参考,是否可能照顾,敬恳予以照顾为感。”落款日期是1954年1月4日。
与此同时,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副院长向隅也向中央高教部以及华东文委、文化局写了热情的推荐信。在两位院长和键盘系的诚挚的欢迎之下,到同年3月,夏国琼即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键盘系的正式教授了。
当时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键盘系的主任是李翠贞,有范继森、李嘉禄、吴乐懿等一批著名的钢琴教授,大部分都是夏国琼在国立音专的前后届同学。他们一起共同推动了一个上海钢琴教育的新局面。
夏国琼在上海工作期间指导过的学生和青年教师计有:金传城、李肇真、杨秀瑛、郭慧英、杨晏如、李苏美、张慧妹等。她将她在美国学到的一套方法,主要是伊西多·菲利普的“三快理念”和“低触键”的弹奏方法传授给她的学生们,并将伊西多·菲利普编写的《训练手指独立的练习曲》推荐给学生们。这套训练方法是新颖而实用的,但是与当时苏联钢琴专家所指导和推崇的主导方法相抵牾,因此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为当时政治上是“一边倒”——“苏联是我们的老大哥”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艺术上只重视苏俄学派,欧美学派都被视作异端。所以,夏国琼带回来的新的钢琴理念,只能在学生中小范围地传播,不可能引起大的重视。
到了1955年“肃反运动”时,夏国琼夫妇均遭受不公正的待遇,夏国琼的教授职称从一级降为二级。又加上小女儿从小患严重的气喘病,医生建议孩子到南方治疗,于是,丈夫罗维东于1957年带小华先去了香港,一家人从此分居两地。
1959年,经过母亲董竹君与中央统战部和文化界朋友的联络,夏国琼调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工作。夏国琼在北京指导的学生有:吴道威、陶宗舜、丘曦明、张美琼、刘桂龄、黄德荣等。
1962年秋,夏国琼去香港与家人团聚。但是却不幸发生了婚变。这件事给夏国琼的打击至深至重,使她很长时期都无法从失落中回复过来。原来人世间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永恒,曾经“海枯石烂”的信誓旦旦却短暂地终结了。
夏国琼停留在香港的几年间,以教私人钢琴为生,只有在教钢琴的时候,她暂时是愉悦的。她内心的痛苦只能独向钢琴诉说。
1966年,国内正在开展绝灭人性的“文化大革命”,母亲董竹君在上海遭红卫兵不断的抄家与批斗,后又被投入监狱,夏国琼无法回大陆,便只身赴美侨居。她先住在加洲洛杉矶附近的海滨小城圣巴巴拉(Santa Barbara)。这一年夏国琼51岁。后来女儿罗小华也到美国读书,夏国琼终于与女儿重逢。
八十年代中期,夏国琼搬到洛杉矶居住,此后她就一直生活在洛杉矶。
夏国琼到美国之后,始终与她钟爱的钢琴为伴,也教一些私人钢琴学生。学生中有柯志岐等人。
晚年的夏国琼在美国还做了许多与中国音乐、中国钢琴有关的事情,现举以下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帮助联系在国内举办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纪念音乐会。阿隆·阿甫夏洛穆夫(Aaron Avshalomov,1894--1965)是俄籍犹太作曲家,非常热爱中国音乐,他于1916年22岁来到中国,先后在中国创作了舞剧《观音》、交响诗《北平胡同》、《钢琴协奏曲》、舞剧《古刹惊梦》、音乐剧《孟姜女》等作品,还为小提琴、长笛、琵琶、二胡谱写过协奏曲。这些作品和中国音乐、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和左翼音乐家的联系也非常密切,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电影音乐配器,就是阿甫夏洛穆夫为之编配的。1947年阿甫夏洛穆夫定居美国以后,仍然谱写了许多具有中国音乐特点的作品。他曾说过:“中国音乐的语言对我是最为自然的表现。”
到了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的有关单位想举办活动来纪念这位中国音乐的老朋友,并委托董竹君和夏国琼来联络。1981年,夏国琼在美国终于联系上了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儿子雅谷·阿甫夏洛穆夫,这位雅谷子承父业,也是一位作曲家兼指挥家。经过反复联系,国内邀请雅谷·阿甫夏洛穆夫于1985年到北京指挥纪念阿隆·阿甫夏洛穆夫的作品音乐会,音乐会隆重而成功。音乐会之后,雅谷·阿甫夏洛穆夫给夏国琼写了一封信,并附了纪念音乐会的节目单,表示了由衷的感谢。信件译文如下:
玛丽(夏国琼的英文名):
此次去中国前,我试图给圣巴巴拉您家里打电话,但是您已经搬家走了。
这个节目单将向您表明我的计划全部实现了。见到您的美丽的母亲,很愉快。
诚挚的
雅谷·阿甫夏洛穆夫
1985年5月15日
第二件事情是她对厦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热情支持。
厦门鼓浪屿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岛”和“钢琴岛”。澳大利亚著名的华裔“钢琴收藏家”、出生于鼓浪屿的胡友义,将自己珍藏的数十台世界名琴捐赠给了鼓浪屿,建成了中国第一个钢琴博物馆。2000年1月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建成之后,又开始了钢琴博物馆的二期工程。夏国琼和胡友义是亦师亦友的老朋友,夏国琼曾经教过胡友义演奏。她晚年始终关怀着鼓浪屿钢琴博物馆的建设,曾经以86岁的高龄,飞渡重洋亲临鼓浪屿祝贺,表示她对钢琴博物馆的热诚支持。
夏国琼晚年虽然远离了钢琴音乐的中心,但是她的心始终是和钢琴事业的发展相联系的,她经常和学生们保持着联系,不断指导着学生们的演奏、教学事业。80、90年代她多次回到国内,与学生们见面,共同探讨钢琴事业的发展。
她也经常和著名的中国钢琴家见面相聚。下图是她和殷承宗的合影。她和殷承宗的关系更加密切,因为殷承宗的夫人——钢琴家陶宗舜就是夏国琼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工作时的学生之一。
夏国琼为钢琴奉献了一生。只要有钢琴陪伴着她,她总是快乐、安祥的。伴着琴音,让灵魂深处的伤痕慢慢愈合,任年轮缓缓增长。
2012年11月13日,夏国琼在洛杉矶安然去世,享年97岁。她安息在洛杉矶林间草地公墓(Forest Lawn, Los Angeles)。 她这长达一个世纪的生命,将爱毫无保留地献给了音乐,将情完完全全地献给了钢琴。回望百年,夏国琼没有辜负这一世韶光。
结 语
夏国琼是我国国内培养成长起来的第一代钢琴家中的一位代表人物,主要是在上海国立音专成长壮大的。与夏国琼同一时代成长起来的钢琴家,还可以提到李献敏、裘复生、李翠贞、丁善德、劳冰心、巫一舟、范继森、吴乐懿等。他们大都受到过著名俄国教授查哈罗夫的教导,可谓是一帮钢琴的“查家军”。查哈罗夫除了教钢琴主科之外,还教过几位钢琴副科的学生,即作曲家专业的学生如贺绿汀、江定仙、刘雪庵等,他们都在中国钢琴曲创作方面作出过历史贡献。
夏国琼对中国钢琴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第一是在演奏方面,尤其是1937年1月24日在上海工部局乐队协奏下演奏了李斯特的《匈牙利幻想曲》,这是中国钢琴家演奏水平的一个标志性事件;第二是她在抗日宣传中的历史作用,她参与了国内的抗日救亡歌咏运动,也参加了菲律宾华侨的抗日募捐演出,用她的钢琴发出了抗日救亡的声音;第三是她对“大众化音乐”的提倡,即她在《音乐短论》和答《大公报》记者的谈话中表达的音乐观念:“我很希望音乐能够大众化”;第四是音乐教育,主要是钢琴教学,这贯穿了她的一生,包括在上海、北京的专业钢琴教学,以及此后在香港、美国的业余钢琴教学。她的钢琴教学认真负责,具有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深受学生们的尊重和爱戴。
夏国琼比较早就退出了她所钟爱的钢琴演奏事业,这点让我们感到非常婉惜和不解。从她40岁之后,就没有看到过她参加大型钢琴演奏活动的报导或记载。今年五月,她的学生吴道威专程从香港来北京参加夏国琼百年诞辰活动时告诉我们:“夏先生从美国回国后就没有再参加过大型演奏活动,她回来后女儿出生,在坐月子时没有当心好,受病了,半边瘫痪了,经过中西医治疗调理,虽然恢复了手的活动能力,但是不能演奏了。在给我们教学时,她能够示范。”
因此,她较早地就消失于钢琴演奏界。1962年离开北京到香港之后,她又消失于专业钢琴队伍,远离了中国钢琴的中心地带。
她母亲董竹君在晚年回忆夏国琼时写道:“联想到她(指琼儿)的婚姻、以及在音乐艺术上的抱负……可惜未能得充分发挥,这一切确很遗憾!”
每个人生总会有太多太多的遗憾。但是,夏国琼的一生没有离开过她所挚爱的钢琴,她能够以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走向美好的天国。
历史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历史不会忘记这位为中国的钢琴事业做过重要贡献的钢琴家。
鸣谢:夏国琼的亲属夏大明、罗小华、董小琪等,夏国琼的学生吴道威、丘曦明等,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为本文提供珍贵的资料、照片,特至谢忱。
文/梁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