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以音乐与世界沟通,神奇的是,不论他们逝世多久,只要乐谱还在,当下的我们仍然能读取他们的思想。今天小编给你讲讲大师们的最后一部歌剧,以及这些歌剧背后的故事。
莫扎特《魔笛》
《魔笛》讲述王子塔米诺在太阳神庙与夜女王之间分辨善恶,解除世界诅咒,经过层层考验最终与帕蜜娜公主共同统治世界的故事。这部作品拥有丰满的音乐与人物形象,说它是莫扎特歌剧写作的集大成者并不为过。贝多芬也认为,这是莫扎特最杰出的一部歌剧
柴可夫斯基《叶甫盖尼·奥涅金》
1877年5月,柴可夫斯基开始基于普希金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创作歌剧。同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莫斯科音乐学院他所教授的女学生结婚。接下来本应该甜蜜美好的新婚生活,对柴可夫斯基来说却是噩梦一般的折磨。原来,女学生当初对柴可夫斯基苦苦追求,甚至不惜以死相逼,令柴可夫斯基非娶不可。
结婚后,“柴太太”的脾气依旧火爆偏执,使柴可夫斯基在精神上遭受了重大的打击,几乎神经错乱,甚至企图自杀。1877年7月底,柴可夫斯基留下妻子,独赴亲人庄园度假,方能安心创作。终于,1878年1月,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诞生。
奥芬巴赫《霍夫曼的故事》
《霍夫曼的故事》是奥芬巴赫晚年倾注全力谱写的一部巨作,却也是他唯一一部未完成的歌剧。后来由他的知己吉罗把未完部分补笔后演出。这部作品讲述了诗人霍夫曼与三位奇女子的不幸爱情:一位是机器娃娃,疯狂跳舞导致零件脱落而“死”;一位是久病不愈的少女,唱歌泣血而忙;最后一位交际花,偷走了霍夫曼的影子后与别人私奔。这部作品不仅非常好听,因为故事奇异,搬上舞台时导演也往往以夸张的布景和服化渲染奇异的气氛,可看性极强。跟你分享几枚剧照。
比才《卡门》
1875年3月3日,比才《卡门》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出乎作曲家意料的是,观众们对首演的反应非常消极,不论普通观众,还是专业乐评人,到处骂声一片。以歌剧天才著称的卡门,受不了这样的打击,一病不起,于三个月后逝世。
《卡门》讲述了烟厂女工卡门与另外两个男人的感情纠葛。由于大量底层人物(如士兵、小贩、斗牛士等),以及“低级庸俗”甚至残忍的场景(如女工吸烟、泼骂,算命,走私,决斗等)的出现,使得当时的观众认为,这部作品“极其伤风败俗”。
虽然这部作品首演时并没有获得什么掌声,然而如今,它却是上演率最高的歌剧。
贝里尼《清教徒》
贝里尼是19世纪意大利歌剧三杰之一,生于西西里岛。1835年,年仅34岁的贝里尼离世,留下最后一部作品——歌剧《清教徒》,从此后世之人只能从他的作品中仰望这位大师。
《清教徒》讲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保皇党塔尔博特与清教徒城主女儿艾尔薇拉破除各种阻碍,最终得以成婚的故事。这一作品展现了贝里尼艺术创作更广泛的可能性,几个世纪过去,人们仍在惋惜着感叹,若贝里尼能再继续创作几部作品,整个歌剧世界的版图也许将会就此改变。
音乐大师们的最后一部歌剧,往往代表了他们的一生的积累。但这些作品并非惺惺作态,垂垂老矣,相反天马行空的剧本与丰富的音乐却讲述了只有年轻的心灵才能体会的世界:作为大胆直宁、爱情坚贞倔强、理想雄壮高远。
这些作品在在几百年后的今天,经历了历史的检验,仍然保有活力。它们持续在世界各地上演,甚至是一线歌剧院的保留戏码。9月11日,上海大剧院,来自萨尔茨堡艺术节的未来之星们,将以精湛的技艺穿越时空,将上述音乐大师们的最后一部作品选段搬上舞台。以年轻的声音复兴音乐大师们向世界最后的真善美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