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钢琴诞生之日起,由于同属键盘乐器,更由于三种乐器长期并存并演奏相同的曲目,因此直到18世纪后期尚没有专门针对钢琴的演奏技法理念。
在钢琴这一新乐器逐步被人们所接受的过程初期,人们仍然用它来演奏那些原本是为了击弦古钢琴和羽管键琴而写的作品。同样的,教师也用同样的方法来教授学生演奏钢琴,只是经历了漫长的实践过程,人们才逐步改进了钢琴的演奏技巧。新旧乐器虽然具有相似的键盘,但是它们的击弦结构和音色不同,因此触键方法也必然不同。
在钢琴演奏的音色控制中,琴键的下降速度是关键之所在,其诀窍是细致地运用手指、手腕和前臂的肌肉来控制指触的瞬间力度。而同样的问题在演奏羽管键琴中是不存在的。在演奏羽管键琴时人们最注重的是手指触键的精准性。由于古旧钢琴的键盘运行浅而轻,因此人们在初期常抱怨弹奏钢琴手指太累了。遗憾的是这种弹奏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去探索一种新的演奏方法,而是照搬弹奏羽管键琴的原则,即手指运动幅度尽量小和仅依靠孤立的手指动作。
在18世纪末期,英国钢琴制作师约翰·布劳德伍德推出了更为新颖的钢琴。和先前的“维也纳式”钢琴相比,新钢琴的键盘更重,下键更深,更能发出浑厚的歌唱性音响。为了适应乐器的变化,人们开始尝试着改变演奏方法,
其一是弓起手掌抬高手指,以加大指触力度,或使用一种称为“抓击”的方式,即触键后指尖迅速向掌心收拢。这种手法虽能增加力度但也无疑会导致整个手臂的僵硬。
其二是为便于增加手指压力而采用更高的坐姿。这种方法其实在下意识里是引进了前臂在弹奏中的作用,但是在实际中“手指派”仍然是自钢琴问世一百多年中主要的教学理念。
在早期的钢琴教学中人们奉行三个原则:
(1)只能运用手指,因此前臂要固定不动。
(2)技术训练是一个纯粹的机械过程。
(3)教师具有绝对权威。当时的教师都坚信自己正确无误,完全依赖个人经验从事教学而很少去总结客观的标准。
有时这种教学法仅局限于教师坐在另一架琴上弹奏一曲而让学生反复直接模仿弹奏,直到正确为止。真正在钢琴艺术史上独自创立演奏风格的是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兼教育家穆·克莱门蒂(1752—1832)。他不但是第一个专门为钢琴创作的人,或许也是第一个被称之为“钢琴家”的人,同时也是他首先谱写了以训练技巧教学为目的的练习曲。他所著的《钢琴演奏艺术导论》是最早的真正的钢琴教学书籍之一,而在他之前的教学法都主要涉及击弦古钢琴和羽管键琴,钢琴只是被附带讨论而已。克莱门蒂认为五个手指既要同样有力就需要同样训练。他要求学生手型保持不动,抬高手指大力击键。他采用一种独特的方法训练手指的独立性:即每个手指轮流单独击键时其它四个手指则按住琴键。他强调每天训练数小时的必要性,并且哪天没有练到规定的时间就要在第二天予以补齐。
同样身为莫扎特和克莱门蒂弟子的奥地利钢琴家约翰·胡梅尔也认同手指的绝对功夫才是完美技巧的中心所在。因此在他的著作《钢琴演奏艺术理论与实践大全》中,他列出了两千多条短小的各式不同的手指组合练习。他坚持认为即使弹奏“英式钢琴”那些必须强奏的段落也要像在“德式钢琴”上一样用手指的力量而不是胳膊的重量来做到。因为通过重击发出的声音并不比我们用手指的自然力量与弹性所发出的声音更加响亮。1、纪念作曲家胡梅尔,他在世时声誉甚至超过与他同时的贝多芬!2、胡梅尔靠近古典的作曲家,他处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汇时期,人们对他的尊崇主要是出于他是莫扎特和海顿的直接继承者。当然在那个时代极力推崇手指训练的大师还有我们熟知的车尔尼和哈农。他们的作品在当时简直就是手指体操的百科全书,并一直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