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钢琴演奏者可以称为钢琴家,
那么,在你印象里的钢琴家都有谁呢?
肖邦?李斯特?贝多芬?还是莫扎特?
是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
还是那些不为人知的无名音乐家?
丹尼尔·科伊尔在《一万个小时天才理论》中说过一句话:“如果我们想最大化自身的潜能,所有人都需要精深的练习,无论你想构建什么类型的才能,都需要遵循同样的路径。要成为你想成为的人,你就必须走上这条路。”
无论你有多出众的才能,或举世无双的天才,也一样得勤学苦练,钢琴家尤其如此,一万小时以上的精深练习才能成就世界级水准的大师,没有例外。不管是谁,都得如此。
也许你看惯了这些所谓的“付出”
想不想看看他们的生活中
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NO.01
是魔鬼还是朋友?
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
英籍德国作曲家。他生于德国哈雷哈勒,师从管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于1703年迁居汉堡,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作品有《阿尔米拉》、《哈利路亚》等。
1707年,亨德尔还没有什么名气,一次去威尼斯,到达后不久,他应私人朋友的邀请参加一个蒙面舞会。亨德尔不擅长跳舞,便坐下弹琴。当时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斯卡拉蒂也在场,两人并不认识,斯卡拉蒂听了亨德尔非凡的演奏后,被美妙的琴声打动,斯卡拉蒂一下子惊呆了,他指着戴着假面具坐在钢琴旁的人大叫到:“啊,魔鬼!魔鬼!那个弹琴的如果不是魔鬼,那一定是亨德尔!”斯卡拉蒂说完就冲过去拿下弹琴人的面具,果然是亨德尔,从此两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NO.02
“替身”的成名之路
弗里德里克·弗朗索瓦·肖邦
19世纪波兰作曲家、钢琴家。肖邦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和最受欢迎的钢琴作曲家之一,是波兰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以波兰民间歌舞为基础,同时又深受巴赫影响,多以钢琴曲为主,被誉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
肖邦初到巴黎时没有人关注,而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当时已经非常有名。一天晚上,李斯特举行公演,大厅里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听众,按照当时音乐会的习惯,演奏过程中灯火全熄,让听众在黑暗中全神贯注地欣赏音乐家的演奏。
这天的钢琴演奏使听众如醉如痴,认为李斯特的演奏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演奏结束,灯火重明,在听众的狂呼喝彩声中,立在钢琴旁答谢的却是一位陌生的青年——原来是李斯特在灯火熄灭之际,悄悄地把肖邦换了上来。他用这样的方式,把肖邦介绍给了巴黎听众,使肖邦一鸣惊人,被誉为“钢琴家中的第一人”。
NO.03
天才是怎样炼成的?
沃尔夫冈·阿马德乌斯·莫扎特
欧洲古典主义音乐作曲家。出生于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的萨尔兹堡。1760年,莫扎特开始学习作曲。1763年至1773年,莫扎特随父亲列奥波尔得·莫扎特在欧洲各国进行旅行演出。1781年,莫扎特到维也纳开始10年的创作生涯。莫扎特留下的重要作品总括当时所有的音乐类型。他谱出的协奏曲、交响曲、奏鸣曲、小夜曲、嬉游曲后来成为古典音乐的主要形式。
3岁的时候,还没有任何人教过他弹钢琴,他就能自己走到钢琴跟前,努力地用小手指试图弹出他曾听过的某段乐曲。而4岁时他居然已经尝试在五线谱纸上创作,虽然音符写得歪七扭八,但这并非孩子无意义的涂鸦,而是创作!6岁开始欧洲巡回演出,他曾经留下很多对孩子来说不可思议的纪录,比如一段全新的艰深乐曲,他能够当场视奏;依指定低音即兴作曲等。
关于莫扎特的天才故事有很多,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是在他7岁的时候,他用父亲朋友的小提琴演奏,然后清楚地告诉父亲,他自己的琴比这把琴低1/8个音,后来两把琴被拿到一起比对,证明他的感觉完全正确!正是有着如此超人的天赋,加之后天的不懈努力,莫扎特才在音乐史上留下了如此辉煌的一笔。
NO.04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德国杰出的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世界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1787年,贝多芬动身去当时的音乐之都维也纳,并拜见了莫扎特。当时十七岁的贝多芬默默无闻,而莫扎特早已名满欧洲。可是贝多芬的相貌太一般了,莫扎特对这个年轻人并没有太大的兴趣。他给了一段音乐让他用钢琴即兴发挥,自己却到隔壁屋子和别人聊天。
然而邻屋充满灵感和气势的音乐使得莫扎特不由自主地又跑回钢琴旁,作为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对于音乐的感悟力是非凡的。他从这个年轻人的琴声中听到了无穷的创造力和灵感,因此贝多芬一演奏完毕,莫扎特便对屋内的人说:“注意这个年轻人!有朝一日。他会震惊世界!”
NO.05
最穷的作曲家是谁?
史蒂芬·柯林斯·福斯特
美国作曲家。生于美国北方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父亲是一位社会活动家,喜欢音乐,业余拉小提琴。他是第五个儿子,大家都疼爱地叫他“小史蒂芬”。他爱好音乐,6岁时,在帽子上插根羽毛,打着鼓,吹着《莹之光》(即《友谊地久天长》)的口哨,模仿军乐队队员在路上走。7岁时,母亲带他到乐器店,他随手拿起一支银笛,稍微摆弄一会儿,便吹起了《哥伦比亚之歌》,而且吹得很出色,使在场的人都大为惊奇。
斯蒂芬·福斯特是19世纪美国一位自学成才,具有国际声誉的音乐家。福斯特的歌曲优美抒情,朴素真挚,在艺术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其中如《哦,苏珊娜!》、《家园故老》、《老黑奴》等,在美国家喻户晓,而且在我国也广为流传。他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可观的艺术财富,可是当他离开人世时,他的全部经济遗产只有皮夹子里的3角8分钱。
NO.06
一个意外的成功
乔治·格什温
美国著名作曲家,写过大量的流行歌曲和数十部歌舞表演、音乐剧,是百老汇舞台和好莱坞的名作曲家。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第一部交响乐作品是《蓝色狂想曲》,它的诞生是富于戏剧性的。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指挥请他写一部“庄重的作品”,但格什温认为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始终不从命。指挥先生无奈之中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在报上抢先刊登了一则广告,说三周后在音乐厅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新作。格什温看了骑虎难下,只好硬着头皮埋头苦干了两个星期才完成任务。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并以此奠定了他音乐家的地位。
NO.07
出人意料的结局
玛塔·阿格里奇
阿根廷钢琴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5岁首次登台演出,8岁多次参加公开演出莫扎特、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1955-1957年,在维也纳师从古尔达,后又在日内瓦拜帕蒂夫人和马加洛夫为师。
1957年,阿格里奇参加了意大利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在第一轮淘汰赛之后,阿格里奇问几位评委:是再见呢,还是永别?评委回答说,是再见。因为阿格里奇认为自己通不过第一轮比赛,所以根本没有准备第二轮的曲目,在听到评委的回答后,她才开始练习新的作品。最终,阿格里奇获得了这次比赛的冠军。初次参赛的获胜使得阿格里奇信心大增,几周之后,她报名参加瑞士日内瓦钢琴比赛,结果她不负众望,再拔头筹。
努力+感动=钢琴家
练习一万个小时就能成为钢琴家吗?一万个小时的钢琴练习可以使你的技术达到钢琴家的水平,你的技巧将无懈可击;但是“钢琴家”让我们听到的应该是除了超凡的技巧更多的应该是内心被音乐所感动,只有触及到灵魂的才是真正的音乐家,仅仅是练就了一身技巧充其量称之为“钢琴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