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舞蹈、画画……您家的孩子是不是也在学?在本次省人代会上有代表建议,要科学管理、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开办单位及教师资格。
家长陪孩子学琴 学会后自己当琴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已不仅局限于学习,还希望孩子能有自己的爱好,掌握一门艺术特长。于是,社会上多了很多乐器、舞蹈、美术等方面的培训班,艺术考级也逐渐成为热潮。
王女士的女儿今年6岁,从4岁开始学习钢琴,每星期都要去上课,每天晚上要练琴。“学钢琴一节课就要几百块钱,不光花钱还特别累。虽说是孩子学琴,其实对家长也是一种考验。她去上课、练琴我都得陪着,已经很久没有和朋友们聚会了,但是为了让孩子能有一门特长,再累也要坚持。”5岁的小多在学古筝,家长和孩子也同样辛苦。
但记者询问两位妈妈孩子的老师是否取得了相应的资质时,她们都说不知道。“我女儿的其中一位老师就是‘半路出家’,据说是在送孩子学琴时,自己学会了,就给其他孩子教一些基础知识。其实我有些不放心,这又不像中小学的老师有教师资格证,家长没法衡量。”也有学生家长表示,除了让孩子掌握一门特长,还能对以后的升学有帮助。
应对社会艺术考级承办单位予以规范
省人大代表严一宁认为,艺术考级热的原因是,家长不仅注重孩子的应试能力,还希望提高其综合素质。再就是,不少家长希望孩子通过艺术考级成为特长生,为以后的升学增加优势,得到相应的优惠和照顾。
严一宁建议,要规范社会艺术考级开办单位的条件并限定范围,由管理部门对考级单位的资格进行审核,不要让考级成为自由市场,规范考级的承办单位。同时,要对培训学校或教师的资格有限制。
同时,不要把社会艺术考级与招生录取、升学挂钩,正确引导人们的社会艺术考级思想。此外,中小学艺术素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比如在学校广泛开办戏剧教育、动漫社、舞蹈团等,着重培养艺术教育所特有的、能对学生一生产生影响的稳定素质和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生存质量和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