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西尼,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了大、小歌剧三十八部。其中《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十九世纪意大利喜剧的代表作。根据德国席勒的同名诗剧写成的歌剧《威廉·退尔》也是浪漫派歌剧名作,此剧的序曲是音乐会上经常独立演出的器乐名曲。他收获如此成就,与他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勤奋分不开。
罗西尼的勤奋可以在下面这则幽默中窥见一斑:
1848 年,罗西尼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报纸刊登了答复一位先生公开信中的提问。
那位先生在信中说:“我有一个侄子是音乐家,他不知道怎样给他作的歌剧写序曲,您曾写过那么多歌剧序曲,是不是可以给他出出主意?”
罗西尼在他的信中提了个建议:“……我写《奥赛罗》的序曲时,是被剧院老板锁在那不勒斯的一家旅馆的小屋内,屋内只有一大碗水煮面条,连根青菜都没有。这个秃头、狠心的老板威胁说:‘如果不把序曲的最后一个音符写完,甭想活着出去。让您的侄子试试这个法子,绝不能让他尝到鹅肝大馅饼的迷人的香味……’”
信的内容看似调侃,却是经验之谈,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他就是靠这样吃苦才走上音乐道路,才成为音乐大师的。他十分诚恳,毫无保留地介绍自己的经验,不仅讲给那位写信人听,也是献给一切爱好音乐的人们,是给人类的宝贵财富。
1792 年 2 月 29 日,罗西尼出生于罗马。在音乐氛围浓厚的家庭得到熏陶。爸爸曾是博洛尼亚爱乐学会一员,爱好吹奏小号和法国号,常在一些临时军乐队和歌剧院里打零工。妈妈虽然没接受过正统的音乐教育,却天生一副好嗓音,常常跑到歌剧院业余演唱,被誉为“行李箱歌手”,意思是说可随时插花演出。正是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他迷恋上音乐。
他跟爸妈学音乐,也当屠夫和铁匠的学徒。他经常跑到屠夫家帮工,宰猪砍肉,打杂,样样都干,终于磨得屠夫教他弹弹羽管键琴,可屠夫的音乐水平满足不了他。后来,他又在镇上发现一位喜欢唱歌的铁匠,于是,跑去帮他拉风箱。铁匠被他的勤劳所感动,同意教他唱歌,这为他日后的演唱打下了基础。后又结交了两位音乐爱好者,接触了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之后,罗西尼举家迁往意大利音乐之都博洛尼亚,才有机会在博洛尼亚爱乐学会正规学习音乐。他如鱼得水,开始学大提琴和钢琴。一学就是 4 年,正是这最宝贵的学习经历,罗西尼不仅接触了更广泛的音乐形式,还深刻研究了莫扎特和海顿的音乐。罗西尼也不时跑去附近的剧院和教堂听歌,有时忍不住就模仿起来。老板和神父请他上台演唱,被他的演唱惊呆了,他竟能仿唱女高音!
18岁那年,他去了威尼斯。经过种种努力,罗西尼登台的处女作《结婚证书》诞生了。他虽为此付出了极其艰辛的努力,由于名不见经卷,该剧一演完,就销声匿迹了。
《结婚证书》演出失败后,罗西尼立即走出失败的阴影,总结得失,加倍勤奋,夜以继日创作了《快乐的骗局》。该剧竟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他没有被成功冲昏头脑,继续赶场似的奔去弗拉拉,创作了《巴比伦的奇洛》,而后又立马撤回威尼斯,马不停蹄地准备《软梯》的开演。 9 天后罗马又上演了他的《德米特里奥与波比利奥》。跟着,罗西尼去了米兰,在世界上最重要的歌剧院之一——斯卡拉上演了《试金石》,造成巨大轰动,创造连演 53 个晚上的奇迹。《试金石》的光彩还未退去,他又立马赶回威尼斯创作了《坦克雷迪》,这部歌剧是罗西尼走出意大利,成为国际知名歌剧家的代表作。罗西尼就这样脚步匆匆,从来没有停歇过,一直走到他 72 岁生命的尽头。
他一生是勤奋的,却又非常谦逊,在某次生日的前一天,一群朋友来求他,要为他立个纪念碑,并为此集了两万法郎。他听了幽默地说:“浪费钱财!给我这笔钱,多创作几个歌剧岂不更有益?如果你们硬要立个纪念碑,我自己站在那里好了!”结果他没有纪念碑,但他的成就却在世界音乐史上,建起了无字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