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韵劼被称为“当代中国最优秀的青年钢琴家之一”,12岁起开始在世界各大钢琴赛事中屡获大奖。他是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科教研室近年来引进的首位教师,门下学生成绩优异。他也是中国首位公演全套斯克里亚宾奏鸣曲的钢琴家,精彩的演奏获得了国际众多著名钢琴大师的盛赞。在当晚的专访中,陈韵劼与媒体朋友开怀畅谈,共同分享音乐带给人的震撼和感动。
宜昌的观众让人印象深刻
第一次来宜昌,陈韵劼就对宜昌的钢琴文化氛围和市民的音乐修养感到惊讶,也深深体会到了宜昌“钢琴之城”这个称号的名副其实。陈韵劼说,宜昌虽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专业音乐院校,但在“中国音协钢琴学会成立两周年音乐会”的整个过程中,观众的表现却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演奏者与台下观众的交流往往是内在的,台上的演奏者会大概知道台下观众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态。而当晚的演出,陈韵劼很明显地感觉到观众是带着很强的兴趣、专注和尊重在听。在形容当晚观众的表现时,陈韵劼用了“非常有修养”这个词。他说,这也表明钢琴作为一个艺术门类,在宜昌受到了非常好的尊重、培养和发展,对于宜昌这样规模的城市来说,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也说明这个城市有非常独特的东西存在。
音乐学习是一种机缘巧合
在采访中,陈韵劼始终在强调一句话:要想在钢琴的道路上走得长远,光靠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学习钢琴,不仅要有一定的才能和天赋,更重要的是毅力、恒心和牺牲精神,因为这是一件非常耗时力、需要有很多牺牲的事情。但有时候往往很大的牺牲,换来的结果也并没有多么“了不起”。只有能够做到牺牲并且能坚持下去的人,才可能在这条路上走得长远,但这一点,往往很少有人能做到。
说起中外钢琴教育模式的不同,陈韵劼说,和外国比起来,因为中国大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对孩子在音乐教育上的投入会更集中一些,并且起步更早。但是,钢琴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前期的基础学习结束后,能够促使学生提升并让他能在钢琴道路上坚持下去的,是学生的整体素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的学生,进入到音乐学院的深造阶段就会变得有点松散的原因,因为这可能不是他们自己选择的道路。
在西方的音乐学院里,整体的艺术氛围可能会更加浓厚,因为只有发现孩子有这方面的天赋和浓厚兴趣时,美国的家长才会着重对孩子进行音乐培养和教育投入,因此,在西方,如果一个学生能走到音乐学院的地步,说明学生本人的动力很强,因此更容易坚持下去。陈韵劼说,音乐学习是一个很微妙的东西,不是数学公式,看了就会,不会还能补习,艺术类的东西需要一个机缘巧合。 或许在音乐的世界里,有时即使赢在了起跑线上,也未必能笑到最后。因为音乐是一门艺术,而在艺术的世界里,努力和功利,似乎都不是那么有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