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著名的南美作曲家(没有之一)
20世纪巴西艺术音乐最重要也是唯一的人物
几乎凭一人之力将巴西划入
古典音乐的世界版图中
海托尔·维拉-罗伯斯,1887年3月5日出生在里约热内卢附近的Laranjeiras。他的母亲Noemia,是一个家庭主妇,养育着好几个孩子,他的父亲Raul在国家图书馆工作,是一个业余音乐家。
每周六都会有很多当地受人尊敬的音乐家聚集到海托尔的家里并一直演奏到第二天的早上。这种例行的音乐交流会持续了很多年,勿容置疑,这对维拉-罗伯斯的早期音乐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维拉-罗伯斯一家
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开始了音乐学习,6岁的时候,他就用一把比较合适的中提琴跟他父亲开始了大提琴的学习。在同一时期,另一个对他影响很大的人物是他的姑妈菲芬哈(Fifinha),是她演奏的平均律钢琴曲中的前奏曲和赋格,使海托尔爱上了巴赫。巴赫,也在维拉-罗伯斯的创作生涯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他的著名作品——九首《巴西的巴赫风格曲》中。
联系到巴西悠久的被殖民史,巴西音乐教育的核心自然是欧洲音乐,也即对位法和和声。而这也是维拉-罗伯斯长时间学习和自我训练的核心,而当他遇见“肖罗”(Choro)时,一切都发生了变化。
在里约热内卢市民的家庭舞会上盛行一种名为肖罗的小型乐队,这是由热衷于通俗音乐的青年们组成的器乐小组,擅长演奏华尔兹、波尔卡、探戈等舞曲。同时,他们也使用吉他、曼陀铃、提琴、萨克斯和黑管演奏各种民间曲调,并加上富有特色的即兴变奏,这类多愁善感的音乐洋溢着浓郁的巴西乡愁情调。这些“肖罗”音乐家们成了海托尔心目中的偶像,他们的音乐也成了他创作灵感的另一个来源。他对巴西民族音乐的兴趣促成了他的亚马逊之旅,在那里,他用蜡筒录制了印第安人的音乐,也因此获得“印第安白人”(White Indian)的称号。维拉-罗伯斯日后创作了许多肖罗,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世界声誉。
维拉-罗伯斯(右)与作曲家埃德加·瓦雷兹
维拉-罗伯斯对民族音乐素材的选用,不免让人想起肖邦,后者也通过自己的创作使得波兰民俗舞蹈玛祖卡和波罗乃兹闻名世界。巧合的是,两者都是在巴黎取得了国际声誉,而不同的是,维拉-罗伯斯对自己在作曲家中的定位十分清晰,他说道:“我不用民间音乐,我就是民间音乐。我来(欧洲)不是来学习的,是来展示的。”而他的选择,早在1916年就已经做出,在他创作交响诗《亚马逊》时,他的故事取材于巴西传奇故事,音乐元素来自民间音乐。
也正是他的民族视角,以及少年时接受的传统古典音乐训练,成就了维拉-罗伯斯在20世纪音乐中的独特地位——与欧洲传统保持若即若离关系的同时以民族音乐创作扬名四海。他的一众音乐家好友中,钢琴家鲁宾斯坦最致力于演出他的作品。
1922年7月,鲁宾斯坦首演了维拉-罗伯斯钢琴组曲《洋娃娃家族》,这套作品创作于1918年(一说1920年)。考虑到当时因军事活动导致娱乐活动暂停数日的情况,公众并不是很需要维拉-罗伯斯这种对音乐欣赏有较高智性要求的作品,也因此作品被嘘了。然而作曲家本人对此很“佛系”,并说道“我的作品对他们来说还是太好了。”然而事实证明,《洋娃娃组曲》是巴西现代主义音乐第一部有着持久影响力的作品。
“巴西的巴赫风格曲”(Bachianas Brasileiras)作于1930-1945年,共有9首。维拉-罗伯斯坚信巴赫音乐与巴西民间音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姻亲关系。例如,在巴西的民间音乐中,每一器乐声部都有引人注目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能使人很容易地联想起巴赫的复调音乐。出于这一信念,他大胆地把巴赫特有的旋法、复调织体和节奏律动等与巴西的民间因素揉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些别出心裁的音乐。
其中每一乐章都有两个名称:一个是欧洲巴洛克时代的,另一个是巴西本土的。例如前奏曲-爱姆勃拉德(一种诙谐的民间歌舞曲)、吉格舞曲-巴西内地的方阵舞、托卡塔-音乐比赛、赋格曲-交谈。可以说,维拉-罗伯斯利用巴西民族音乐素材扩展了巴赫的复调思维,使民间音乐旋律在其中展开,最终呈现出了兼具古典性、民族性、现代性多元风格特征的现代音乐作品典范。
九首中的第二、四、七、八首为管弦乐曲, 第一首为大提琴重奏团演出, 第三首是钢琴和乐队的, 第五首是女高音和大提琴八重奏, 第六首用于长笛和大管, 第九首用弦乐队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