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晚,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庆祝中澳建交45周年专场音乐会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隆重举行。当晚,能够容纳2600多人的音乐大厅座无虚席。为了感受中国顶级交响乐团的艺术魅力,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以及当地热爱音乐、热爱中华文化和致力于中澳友好的各界人士盛装而来,度过了一个美好而又难忘的夜晚。
向中澳友谊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在音乐会开始前举行的庆祝仪式上,澳大利亚外交贸易部代表格雷厄姆·弗莱彻表示,45年前,澳中两国政府正式建交,翻开了双方长期友好关系的篇章,从此两国关系得到良好发展,相信未来两国关系的前景将更加光明灿烂。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演出让人兴奋而期待”,澳大利亚总督彼得·科斯格罗夫在向音乐会发来的贺词中说,以这一里程碑式的盛事来庆祝澳中建交45周年,不仅展示了来自这支世界级交响乐团的杰出音乐家们的风采,也反映了两国关系的纽带更加紧密。
新南威尔士州州长格拉迪斯·贝雷吉克利安表示,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专场音乐会是庆祝澳中正式建交45周年的一大文化盛事,“新南威尔士州政府为我们与中国强有力的关系和遍布全州生机勃勃的华人社区而感到自豪”。
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虽然中澳两国相距遥远,两国音乐家之间的交流一直在进行。“我本人与墨尔本和悉尼的交响乐团有很多合作,包括录制唱片和在中澳两国合作演出。”吕思清说,对外传播优秀的中国音乐是中国音乐家的职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音乐能够进行很好的沟通,用音乐来庆祝中澳建交45周年是再恰当不过的表现方式。
23日晚8时,音乐会准时开始。中国音乐家们以恢宏的气势倾情演奏了3首曲目,向中澳友谊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前两首乐曲均根据中国古代经典故事改编而成。开场曲目《霸王别姬》用全新的视角和形式将京剧与交响乐巧妙融合,饱含激情地讲述了西楚霸王和虞姬的传奇爱情故事。青年歌唱家陈俊华用哀怨动人的京剧咏叹,完美演绎了“江山不在、美人去矣”的悲壮与悱恻情怀,让现场观众如痴如醉。一曲终了,音乐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
第二首曲目是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该曲被誉为中西合璧的典范,表达了人们对世间忠贞爱情的向往与歌颂,体现出“生前不能共罗帐,死后天上成双对”独有的中国式浪漫主义精神。
当晚担当《梁祝》小提琴独奏的是吕思清,作为第一位夺得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吕思清无疑是当今乐坛最活跃和最杰出的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也被认为是《梁祝》的完美演绎者。
当《梁祝》的最后一个音符渐渐消失在音乐大厅的空气中时,现场观众的掌声、欢呼声、喝彩声久久不息。吕思清不得不一次次返场,向热情的观众鞠躬致意,并加演了一首曲目。
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响曲往往是世界级交响乐团展示精湛技艺和深沉情感的首选之作。作为此次专场演出的最后一首作品,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们用精湛的演奏向澳大利亚观众呈现了作品中蕴含的极度忧郁和极度激动、消沉的屈从和乐观的进取。一曲终了,大厅内掌声雷动,指挥李心草和全体人员一次次向观众致敬,并加演了一首《良宵》,为中澳建交45周年致以美好祝愿。
“中国音乐家的演出是世界级的”
罗本·福斯特是悉尼一家商业网站的负责人,演出结束后,她激动地告诉本报记者,“中国音乐家的演出是世界级的。我在悉尼歌剧院欣赏过很多国家乐团的演出,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的水平不亚于一些欧洲国家的著名交响乐团。”福斯特认为,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中国国家实力的崛起是全方位的,中国的软实力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能量。
苏菲和丈夫盖斯特一起观看了当晚的演出,两人都是音乐爱好者,但是此前从未欣赏过来自中国的音乐。中场休息时候,苏菲主动与本报记者聊起了《梁祝》。当记者向她简要介绍了《梁祝》背后的爱情悲剧后,她深有感触地说:“和我想象的一样。当听到这首曲子的时候感觉是在讲述一个悲伤的故事,现在我知道了为什么会有想要流泪的冲动。”
“如果我是中国人,一定会为自己的国家拥有这么美好的音乐和音乐家而感到骄傲”,盖斯特告诉记者,他被吕思清的演奏技巧深深折服了。“他的指法变化无穷,仿佛能从中飞出美丽的鸟儿”,盖斯特认为,乐团首席指挥李心草同样是位非常杰出的指挥家,以前读过有关他的报道,但没想到竟然是位年轻人,而且整个乐团的成员大都很年轻,“他们代表了中国音乐的未来”。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悉尼民众对中国音乐家们的热情超乎想象。音乐会的承办方澳丰集团总裁冯敦平告诉本报记者,门票在演出开始前一周就已售罄,在全部2600多张门票中,只有10%赠予了赞助商、媒体和贵宾,其余均为票房售票,而且约一半的购票者都是悉尼当地人。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团长、著名作曲家关峡告诉记者,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成立至今足迹已经遍布亚洲、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这是中国国家交响乐团第二次到访悉尼,上一次来访是为了庆祝中澳建交30周年。此次音乐会上精心准备的两首中国特色的交响乐作品,是为了向澳大利亚民众讲述中国故事,加深他们对中国音乐和文化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