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作家马尔科姆·葛拉威尔的《异类》一书使得所谓“一万小时的黄金定律” 成为一个风靡全球的概念:在任何领域(小提琴、数学、国际象棋等)要想获得世界级的专业能力,大概需要10000小时(按照每天3小时计,约10年)的专心致志练习。这个定律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3000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7500也不行,一定要10000小时,无论你是谁,或者来自哪个领域,从音乐家、足球运动员、小说家都到外科医生,无不如此。
统计出学生练琴时间:
普通学生练琴共计 4000小时
优秀学生练琴 8000小时
卓越学生则没有一人练琴低于 10000小时
德国心理学家,认知心理学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的安德斯·艾瑞森(Anders Ericsson),上世纪90年代初带领科研小组在柏林音乐学院研究“天才是如何脱颖而出的”。经过长期观察、试验和研究,他得出了两个成为世界级专家的关键条件:第一就是大量练习,“一万小时”定律就是他最早提出来的。第二条要素就是“刻意练习”(diliberate practice),这是一种持续的自我评价,强调将练习专注于自己的弱项,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不断犯错,但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1. 精心选择与设定“学习区”
“刻意练习”必须具有高度的针对性,精确定位在“学习区”内练习。“学习区”是美国人Neol Tichy提出的概念。“学习区”是最能促进一个人进步与成长的区域。在这个区域内,你专注于自己的弱项,挑战自己的极限,并集中精力加以提升。比如女高音歌唱家专门花很长时间专心练习颤音,职业高尔夫球手故意在各种极端不舒服的位置进行击球练习。最好有好的老师或者教练从旁观者的角度发现你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2. 大量重复训练
从不会到会,秘诀是重复,专家式的训练在重复的次数和强度上往往达到惊人的单调乏味的程度。在体育和音乐训练中,比较强调“分块”练习。首先,你要把整个动作或者曲子过一遍,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然后把它分解为很多小块,一块一块地学习掌握。在这种训练中一定要慢,只有慢下来才能感知技能的内部结构,注意到自己的错误。
3. 持续获得有效反馈
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他们而言,老师和教练的最重要作用是提供即时的反馈。
4. 要求精神高度集中
与例行公事或者带娱乐色彩的练习不同,刻意练习要求精神高度集中,训练强度极大。不过,一天内练习4~5个小时是刻意练习的上限,一个人精神高度集中的状态很难超过60~90分钟。在安德瑞·艾瑞森的研究中,最好的小提琴手每天大约练习三个半小时,分2到3段完成。在本质上,刻意练习是不令人快乐的,因为非常枯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