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指挥家埃里希·莱因斯多夫(Erich Leinsdorf)1997年9月11日在瑞士苏黎世去世,享年85岁。
莱因斯多夫1912年2月4日生于维也纳。这位诞生在“音乐之乡”的指挥家,早年曾在著名的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中学习钢琴、作曲和大提琴,后来又以优异的成绩从该院毕业。1932年以后,年轻的莱因斯多夫在一些偶然的机遇里被大指挥家瓦尔特和托斯卡尼尼看中,于是他便先后担任了这两位大师身边的指挥助理。这样,他便有幸从这两位上世纪早期最伟大的指挥大师的身上学习其精湛的指挥艺术。
为世界知名交响乐团注入新风格
在20世纪中,美国的波士顿交响乐团是在世界上出尽风头的乐团,如果人们有意去一一列举这个乐团的历任音乐指导的话,便会发现从早期的尼基什开始到后来的小泽征尔为止,每一任音乐指导都是赫赫有名的世界顶尖级大师。人们如果再仔细地观察一番,便能看出在这批大师中间,主要是以德奥体系的指挥家和法国、俄国体系的指挥家为主的。其实到近代时,波士顿交响乐团是以法、俄指挥家领导为主的。这种风格的指挥家包括蒙特、库谢维茨基、明希和后来的小泽征尔,然而在这段时期内,也曾有两位德奥体系的指挥大师执掌过该团的帅印,并且为这个乐团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两位指挥大师就是莱因斯多夫和他的后任威廉·斯坦伯格。莱因斯多夫在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的音乐指导时,也正是这个乐团的水平处于上升阶段时,因此,他为这个乐团所带来的新风格十分令人瞩目,不仅如此,他还以自己杰出的能力,为这个乐团开辟出了许多新的艺术途径,单凭这些功绩,他已经可以毫不夸张地被誉为世界一流的指挥大师了。
24岁成为专业指挥家
1935年他开始担任了合唱指挥,第二年便在意大利的波洛尼亚首次指挥了歌剧演出,这一年,他不过仅仅24岁的年纪而已,但从这次演出以后,他便名副其实地跨入到了专业指挥家的行列中,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常往来于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之间,频繁地开展了一系列指挥活动。1937年,莱因斯多夫开始了他事业上的重大转折时刻,这一年,他远涉重洋,来到了位于大洋彼岸的美国,去那个艺术上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中谋求更大的发展。来到美国后的第二年,他便被著名的美国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聘为常任指挥。他上任以后,便以其杰出的歌剧指挥才能,上演了大批德国歌剧作品,其中包括一系列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
1943年,莱因斯多夫由于赴著名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担任常任指挥而不得不辞去了大都会歌剧院常任指挥的职务,但他在这家歌剧院中工作的五年多的时间里,曾经给人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莱因斯多夫担任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是接的当时著名的老指挥大师罗津斯基的班,他在这个声名显赫的乐团中工作了两年以后,又于1947年担任了当时在美国尚属年轻乐团之列的罗切斯特爱乐乐团的常任指挥,他在这个乐团中一直工作了八年之久,为这个乐团跻身于美国一流乐团的行列立下了汗马功劳。 1955年,莱因斯多夫辞去了罗切斯特爱乐乐团常任指挥的职务,开始担任了纽约市立歌剧院的常任指挥。第二年又被该院加封为音乐指导。 1958年,莱因斯多夫再一次重返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担任音乐指导与常任指挥,这一次他又整整干了四年,到了1962年,他便继大指挥家查尔斯·明希之后,担任了美国波士顿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 1976年,莱因斯多夫辞去了在彼十顿交响乐团中担任的职务,并从此离开了美国,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欧洲。这一年,他受聘担任了维也纳交响乐团的常任指挥,两年之后。他又到德国担任了柏林广播乐团的常任指挥。
莱因斯多夫有着相当正统的指挥特点和稳健端庄的风格。他在指挥时,虽不像一些指挥家那样强调理性化或异常的高深莫测,但却有着令人信服的理解力和感染力。他演释的作品结构紧凑,处理恰如其分,在指挥乐队时,能够很好地控制音响及音色上的变化,使其显得异常的鲜明和富有特色。同时,他又能够极好地把握住管弦乐队演奏中的许多特殊规律,使其合奏出的效果均衡流畅、天衣无缝。
莱因斯多夫也是一位既擅长指挥歌剧,又擅长指挥交响乐的双料大师,并且在这两方面都有着特殊的个性。然而无论是对于歌剧还是交响乐,他都抱有着一种严谨的态度,指挥时忠于原谱的要求,从不搞过分的夸张来炫耀自己。所以,他指挥的音乐能够给人带来一种高雅、自然和朴实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