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伦敦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家里斯•沃特金斯在网络上公布了一张沾满血迹的钢琴照片,这无疑是在音乐会上,钢琴家不幸弄伤了手指。按理讲,手指受伤完全是可以马上终止演奏的。然而这位钢琴家不但完成了技巧深邃的巴托克《第三钢琴协奏曲》,而且还额外加演了数首精彩的作品。沉浸于音乐演绎中,在激烈的手指运动中都能忘却伤口的疼痛,那就是精神上的超脱。有这番能耐者,想必是一位在琴坛修行很久的人。的确,这位把手指弄伤的钢琴家正是有“雷龙”之称的叶菲姆•布朗夫曼。
出自于飞利浦•罗斯
在2000年出版的著作《人性的污点》
在书中,他详细描述了布朗夫曼弹普罗科菲耶夫的情形,评论主要集中在他的演奏力度上。出于好奇,我也找到了他2013年在普莱耶尔音乐厅的实况录像,其中他就加演了“普七”的末乐章。
那是怎样的演奏!在整个演奏的过程中,那双庞大的肉手在键盘上犹如是幽灵的舞点,手指松弛并附有张力,每个音符都仿佛是打磨过的珍珠,发出通透且内敛的声响。当然,布朗夫曼也是音乐作品的解析大师,很显然在“普七”末乐章那种循环嵌套的咒语中,他循序渐进,充分积累能量,最终迎来了那条“雷龙”的咆哮声,那的确可以用“震耳欲聋”来形容,我确信在那场音乐会中的乐迷们,就是过了多年之后,依然会津津乐道于布朗夫曼的这一神演。
其实有这番成就,布朗夫曼不是一日即成的。
在他的演奏生涯中,虽然可以说是一帆风水,早年的音乐教育也是可观至极,更是受到了前辈鲁道夫•赛尔金的真传。但是,无论是演奏风格、还是音色都在发生着变化。
比如他早年演奏,就拿巴赫的协奏曲做例,演奏上中规中矩,无伤大雅但缺乏灵性。
到了中年,他的演奏就发生了“质变”,脱胎换骨,成熟之余更显其独到的个性,尤其体现在舒曼的作品中,清澈而富有内涵。
如今,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是其职业生涯中最为黄金的时期。虽然,他的演奏生涯硕果累累,也获得过艾弗里•费雪、让•金贝儿•兰这样的大奖。
但是,我依然认为布朗夫曼也属于那种“老来得志”的钢琴家,尤其是近几年来,他大量与乐团合作的演出被出版,这并非是一种偶然。尤其是在音色上的思考,见其触健就可得知他对于整个现代钢琴键盘有着透彻的认知,仿佛能通过钢琴来调出各种色彩斑斓的声响。轻而细腻、响而不燥,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如此费解。这些技艺没有常年之久的专研,自然是望尘莫及的。在娴熟的技巧外,那些音色上犹如彩虹般蓬勃生动的光彩,往往是醉人心弦的,也是“真大师”的标志。
有时,作为聆听着,我们会被炫技的迷幻而深陷其中,一时之兴奋往往无法安心去欣赏那些更正抱着“音乐本质”的诠释,那么就将会错过诸多美好的瞬间。然而,布朗夫曼在演奏李斯特《帕格尼尼大练习曲》第二首,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沉稳端庄的态势,根本不会与一首炫技作品联系起来,反倒是成为了精致的艺术品。
这样的演奏素养,在今日琴坛已经是极其难能可贵了,因为,随着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节奏变得越来越快,图一时的愉悦也是在情理之中。但是请不要忘记仍然有像席夫、鲁普、普莱亚、索科洛夫等等一群仿佛“嫁给了钢琴”的钢琴家活着,布朗夫曼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份子。所以,怎么能错过他的这次中国巡演(上海首演)、错过现场聆听他的贝多芬、舒曼、德彪西、巴托克的机会呢?
近年来,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常围绕“大师”两字,其实现在真正的大师已经愈来愈稀少了。但是因为这两个字的使用过于频繁,就让许多原本不是“大师”的人就真的成为了大师。除了有自我判断的意识之外,当然社会舆论的导向也极为重要,否则谁会知道“真大师”的存在。
然而,对于布朗夫曼
我毫不怀疑他就是当今琴坛的“真大师”
钢琴上的“雷龙”还演奏过
很多人都看过迪斯尼动画片《幻想曲2000》,其中根据安徒生童话《坚毅的锡兵》创作的一段,音乐采用的是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钢琴的就是叶菲姆•布朗夫曼!
文/林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