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玫1949年出生于上海,小时候就显示出极高的天赋,8岁已经在电台和电视上演奏。“文革”中断了朱晓玫的学业,即便身在农村劳动,她也总是找各种机会偷偷练习钢琴。“文革”结束后,她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1979年,在周广仁的帮助下前往美国深造。1985年,朱晓玫又从美国前往巴黎。1994年,在塞纳河对岸的巴黎城市剧院邀请她开独奏音乐会,这也是她第一次在巴黎公开演奏。从第一场音乐会开始,场场都爆满。
朱晓玫曾提到过,她把老子的思想作为一种精神资源,通过它来理解巴赫。在她看来,巴赫的名字在德语里就是小溪的意思,在《道德经》里也有很多处提到水。水是柔弱的,没有自己的形状,并且随着外界不同的形状在变化。但却是最有力量的,就连石头也会被它腐蚀。
她说:“巴赫的音乐也是这样,它不会产生非常辉煌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戏剧性,但它很温暖,很和谐,很平静,它的深度会给你非常丰富的感觉。这很像老子和庄子提倡的,真正有力量的人是不会去叫喊的。老子提倡“无为”,让人顺应自然不妄为。天下可能没有第二个哲学家讲过这样的话。”
朱晓玫的父亲曾教导她,“不要在世界上留下痕迹”。在中国,许多老前辈都采取了这种人生态度,但是她惭愧自己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当演奏了巴赫的作品之后,她意识到这些作品能够拯救人的心灵,应该是全人类的财富。她曾开玩笑表示,英国把巴赫的音乐摆在药店里卖,当你烦躁的时候,他不是让你睡觉,而是让你安静,就像打坐一样,巴赫会让人的身体得到很大的益处。
她不用手机,不用电脑,严格限制演出的场次,每年不超过30场。但她会去医院、去监狱、去精神病院演出,在那里,她看到了音乐的力量。她将来也会带学生,而且还是免费的。她不允许自己分心。她用自己的方式面对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