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著名作曲家、评论家黄辅棠
[摘要]
曾经想过为李清照的《声声慢》词谱曲。日前,偶尔翻开《中国艺术歌曲集》,看见黄永熙先生谱的该曲,忍不住拿来弹唱几遍。
曾经想过为李清照的《声声慢》词谱曲。日前,偶尔翻开《中国艺术歌曲集》,看见黄永熙先生谱的该曲,忍不住拿来弹唱几遍。弹唱完后,连呼“好险!”如果我当初真的谱了此曲,事后又没有机会看到黄先生这一首,谬谬然拿出去发表,岂非“后来居下”,比“狗尾续貂”还要糟糕,可笑十倍? 曾听过黄先生另外一些作品,觉得他的作品一般都有意境准确、和声丰富、对位巧妙、好唱好听等特点。以艺术歌曲中溶西方作曲技巧与中国调式为一体论,黄先生应是顶尖级人物。
写文章,有人深入浅出,有人浅入深出。作曲,亦有人深入浅出,有人浅入深出。吾师林声翕先生之合唱曲《心醉》,便是一曲藏高妙于简单,化甘美于平淡,听之令人心醉的深入浅出之作。从该曲中,我们可知道什么是旋律美、和声美、意境美、色彩变化(转调)之美、曲词相配之美,以及正格写法之美。
令我深受震撼,一听钟情的,是前辈作曲家陈培勋先生的《心潮逐浪高》。这首作品,论意境的深沉,音响的厚度,对位的丰富,结构的严密,均超出我以前所听过的中国管弦乐作品。该曲由麦家乐指挥俄罗斯爱乐交响乐团演奏,诠释与录音均甚佳。
可惜陈培勋先生当时不在香港,否则,我一定去拜访他,做三件事:一、拜他为师。二、写一篇他的专访。三、建议他把《心潮逐浪高》改名为《心潮》。
笔者在音乐会上听蔡正骅唱过屈先生为闻一多《也许》一诗谱的曲,在录像带上看过苏秀华唱屈先生的《故乡有条淸水河》一歌,均印象甚深,敢说那都是当代中国艺术歌曲中相当杰出的作品。
郭芝苑先生为钢琴与弦乐团写的《小协奏曲》,我一听就喜欢,忍不住一听再听,三听四听,越听越有味道,到处向人推荐。
郭先生的所有作品,都具有丰富而脱俗这两大特点。“丰富”,指的主要是“纵”的丰富,即同一时间内有不同的旋律在流动,而这些不同旋律又同时组成纵的和声关系。它近似绘画中的“纵深”、“立体”、“透进去”、“多层次”。在作曲,尤其是管弦乐作曲而言,它代表了对位功力扎实深厚,极难做到。放眼当今成千上万的当代作曲家,有此功力者恐怕百中无一。脱俗,指的是没有陈腔滥调,不作无病呻吟,不与他人雷同。它从人格、性格中来,却又不等同于人格、性格。郭先生作品的脱俗,自然与他性格的孤高、无求,不追逐世俗的名、利、权有直接关系。
记得史坦恩先生(Isaac Stern)说过一句话:“要明白海菲茨(Jascha Heifetz)有多好,必须小提琴拉到我这个程度。”同理,要明白《梁祝》协奏曲有多好、多难得、多有创意,恐怕也要小提琴与作曲均达到阿镗的程度。《梁祝》协奏曲的成功,一半是中西结合,发挥乐器特点的成功。另一半,是表现中华民族人性、人情、特征的成功。
佛敎因有慧能、苏东坡而不再是外来宗敎。管弦乐因有《炎黄风情》而不再是西乐。撇开意境、内涵、民族风格、是否好听等较为抽象的,形而上的标准不谈,我们评断一首管弦乐作品的优劣,公认的行家标准是:一、对位是否丰富而理路淸楚? 二、和声是否丰厚而色彩多变? 三、配器是否高明? 这一点通常是指能否恰如其份地使用每一种乐器,并把每一种乐器的效果发挥到极致。四、结构是否严密? 以这四个标准来衡量,《炎》曲均得分甚高。
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长于抒情、哀怨,似乎一向缺少如荷马史诗、但丁神曲、巴赫马太受难乐、海登创世纪一类大规模,大气魄的史诗式作品传统。想不到与我们同时代的陈能济先生,以大手笔、大气派,把杜甫的诗歌与音乐结合,把合唱与交响乐结合,把传统的作曲技法与前卫派的音响效果结合,写出了这样一部诗史式的杰出作品。作曲者以人声、以朗诵、以旋律、以发自心底的吶喊、以尖锐刺耳的音效,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悲惨、恐怖、令人毛骨悚然,深受震撼的古代战乱图。边听这部作品,笔者边联想到蒋兆和先生的《流民图》。二者一美术一音乐,一静一动,一今一古,共同喊出了“反战!反战”的百姓心声。笔者为我们的时代和民族,能产生这样优秀的作品而感到自豪。
黄安伦这首作品(诗篇第一百五十篇),令非基督徒的笔者都边听边想加入歌颂上帝的大合唱。它对塡补中国音乐缺少崇高精神这一大空洞,有特别意义与启发性。
黄安伦这首作品,在素材的发展变化,结构的严谨精密,对位、和声、配声、配器等属功力范筹的各方面,都得分甚高,不容易挑得出毛病、破锭。尤其难得的是在语言声调与旋律音高的配合上,做到每字每音都讲究而毫不生硬,牵强。这方面可以说超越了所有中国前一辈作曲家。
黄安伦的《伎乐天》(选自舞剧《敦煌梦》),集出水芙蓉与错采镂金于一曲,开五声音阶而色彩绚烂之先河。单此一曲,黄安伦便可入世界一流作曲家之列。
刘长远的《忆》,第一好在既温馨又激情,既好听又显功力,是人的音乐而不是野兽或鬼怪的音乐。第二好在让每一种(组)乐器都有表现机会,把各种乐器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第三好在布局严谨巧妙,高潮如浪,一波接一波,让指挥、乐队、听众都过足瘾。中乐团有此一曲,有如练武之人被顶尖高手灌气加持,从此功力大进,稳如泰山,谁也推不倒。
昨晚(2004/11/29),我在高雄市听了陈澄雄先生指挥高雄市立国乐团演出李村的《胡茄十八拍──文姬归汉》。只能用“五体投地”四个字来形容当时的感觉。平心而论,这部作品的艺术深度、作曲功力、特别是乐器特色的发挥,都超出同场演出,由本人作曲的《笑傲江湖》一大段。期望能听到更多此人的作品。
当今中国曲坛,论意境崇高第一,当推黄安伦的《诗篇第一百五十篇》。论管弦乐功力第一,非鲍元恺的《炎黄风情》莫属。论合唱曲色彩繁富第一,余推举尚德义的《大漠之夜》。论为古诗词谱曲,则区区之《锦瑟》,似乎暂未有争锋者。不过,这纯粹个人私见,作不得数。而且,对自己估计过高,乃人类之共性,阿镗恐怕亦难例外。
以人喻乐,《梁祝》如妙龄少女,《黄河》似热血青年,《小协》(郭芝苑先生写的《钢琴小协奏曲》)近隐居长者。以成就论,《梁祝》用中国戏曲音乐,把西方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至今未见有超越者。《黄河》成功地把声乐曲改写成器乐曲,把声乐语言转化为钢琴与管弦乐语言,甚值得吾人借鉴。《小协》以一短短的三音动机,发展为一首和声、对位丰富,既土亦洋,既浪漫又现代,经得起听的中型乐曲,极为难得。
我欣赏鲍元恺的《炎黄风情》。因为我自已写不出那样精致、 地道的管弦乐曲。
我欣赏黄安伦的《诗篇第一百五十篇》。因为我写不出那样虔诚、感人、气魄宏大的宗教作品。
我欣赏何占豪、陈钢的《梁祝》协奏曲。因为我自已的小提琴作品,无法像《梁祝》那样充分发挥出小提琴的表现力。
我欣赏陈培勋的交响乐作品。那是耐听一百遍的真正杰作!
我欣赏尚德义的《大漠之夜》。色彩那样强烈、那样有戏剧性的合唱曲,我也写不出来。
多些欣赏吧! 那会让我们更快乐。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
发布人:叶子
-
点赞
-
高兴
-
拍手
-
加油
-
惊讶
-
路过
-
难过
-
叹气
-
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