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活动>大师>和而不同 尊重与分享——专访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博士

    和而不同 尊重与分享——专访中央音乐学院扬琴教授刘月宁博士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6年4月6日
    [摘要] 和”是大趋势,它是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多年的海外传播与交流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尊重分享,和而不同”才能实现扬琴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刘月宁

    1

    “和”是大趋势,它是需要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之下。多年的海外传播与交流使我深刻认识到,只有“尊重分享,和而不同”才能实现扬琴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长久可持续发展。—— 刘月宁

    2

    2013年美国密歇根大学 中印文化论坛主旨演讲

    3

    4

            2015 加拿大魁北克孔子课堂   2015 中国民族音乐工作坊分享音乐会

    “一心一琴”行走中西    一生一世“唯乐至上”


    “如今,我到哪儿,扬琴就到哪儿,中国音乐就到哪儿”,中央音乐学院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刘月宁作为音乐符号已经与音乐浑然一体,自信的言谈举止中透出一名艺者的使命与信仰。


    能在最好的年华遇到最爱的扬琴,刘月宁坦言自己是幸运的。她的艺术之路“由深情挚爱通往哲思深沉”,在其十有二之年,一夜成名,有志于琴;三十而立之岁,放眼观世界,方知艺路漫漫,遂潜心修炼;四十不惑之际,十年光阴行走海内外,从“访问学者”到“亚洲学者”再到“富布赖特研究学者”,身份更迭,岁月变迁,恒常的则是“音乐信仰”;“知天命”之时,“一心一琴”行走中西,一生一世“唯乐至上”。


    真正决定命运的,有时不仅仅在于运气,而是在于自己的选择。刘月宁的成名之路充满机遇却又水到渠成。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恢复招生制度,随后一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春蕾》纪录片,记录了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新同学学习和汇报演出情况,十二岁的刘月宁凭借一曲《映山红》一夜成名。从1978年的春天入学到1987年的夏天毕业,十年间,刘月宁一直都被贴上“全优三好学生”的标签,天生的使命与责任感促使她对于自身的专业丝毫不敢怠慢,并以年年专业第一、文化课全优的成绩留校任教。


    1997年,在老师项祖华教授的带领下,刘月宁远赴白俄罗斯参加第四届世界扬琴大会。众多世界扬琴界的知名演奏家、制作家、出版家、理论家、作曲家汇聚一堂,同时也让她看了扬琴世界的广阔与深厚。命运之神此刻选中了她,而刘月宁也更加坚定的选择了自己的艺术人生。当时,她在心里暗自立誓:只有不断的学习交流,才能有中国扬琴乃至中国民乐未来的蓬勃发展。


    于是,2005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凭借天资和勤奋,刘月宁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极“走出去”:从中央院民乐系第一位由教育部公派匈牙利李斯特音乐学院的访问学者再到后来“美国福特基金亚洲学者”再到今年入选“美国富布赖特研究学者”(有史以来民乐表演界的首位入选者)。十年访学进一步打开了她的思路与视野,在收获学问的同时,也带给刘月宁深深的触动:扬琴甚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需要“和而不同”,“和”是大趋势,同时需要尊重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只有尊重和分享才能实现扬琴艺术乃至中国民族音乐的可持续发展和长久的传播。


    6

    “教育”+“传播”  中国音乐“两条腿”走向世界


    常年访学经历造就了她的大视野与大智慧,对于扬琴,她在“入琴”与“出琴”间自由掌控。一方面,她可潜心扬琴领域教学、演奏,同时也懂得“跳出来”,做着众多看似与“扬琴”事业不甚相关的事儿——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中东欧分会会长、欧美同学会合唱团名誉团长、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全国政协委员等头衔使得她的履历在民乐圈变得与众不同。多年以来,秉承着“分享”“和而不同”的理念,刘月宁通过自己以及借助各种社会力量积极的去传播与分享中国音乐。


    当优秀成为一种习惯,事事追求完美的刘月宁有一种超能力将大小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并在各领域成绩斐然。出众的国际交往与活动组织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团体找上了她。2012年6月,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立“音乐孔子学院”,为此,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代表学院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及境外大学合作建设、管理音乐孔子学院。在学院的发展规划下,刘月宁成为该部门主任的不二人选。


    自上任以来,本着“分享”与“传播”的理念,在学院的领导下,办公室先后举办了两届“国际音乐夏令营”、两届“中国音乐文化海外传播国际高端论坛”并成立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同时大力建设主题网站以及音乐特长教师及志愿者人才库等。


    “之前孔子学院的传播主要偏语言方面,音乐孔子学院则是一种国家战略,让人们看到中国音乐新的可持续发展的坐标。三年多下来,我们让音乐界尤其是民族音乐领域看到了新的希望,即用国家战略支持中国音乐国际教育和文化传播的良性循环。”刘月宁说到。


    如何实现中国音乐走出去,刘月宁认为“多样化形式”比较好,因为平台、角度不同,形式无法统一标准,不过内容方面却是要真实反映当代中国人的音乐生活,是优秀经典的中国音乐文化,可以允许改编,但是最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需要坚守保存。对于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在国外开展中国音乐传播,从学院指导精神到部门的具体实施,都是慎之又慎,文化外交无小事,传播不好,会被指为文化侵略,需要抱着分享的心态并在尊重的前提下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通过几年的探索,如今音乐孔子学院采取的是双向交互式交流形式,并以两种模式开展,一方面在境外主流高校以学分制选修课,建立中国音乐国际教育课程,另一方面开展各种形式的音乐孔子学院音乐节和文化展演活动。通过这两种模式的搭建,践行“教育为主、传播为辅”的理念。


    通过层层选拔考核,目前已有十八名包括中方院长、教师和志愿者投身到音乐孔子学院的海外教学和文化传播中,为了将此项工作进一步拓展,部门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召开全国艺术院校联席分享会议,在“和而不同”的气氛下碰撞出更多想法,促进中国音乐海外传播的深层次发展。


    “时机成熟时,学院还会在欧美及亚洲等主流高校联合建立音乐孔子学院,不仅为学院师生以及国内外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们建立了一个由国家支持、可持续发展的展示平台,更是一条把中国优秀的音乐文化与世界人民分享的发展之路。”刘月宁对音乐孔子学院以及中国民乐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与期望。


    7

     弹拨音乐节             到访波兰

    8

    求新中的执着坚守——民乐发展主流方向在于室内乐


    1996年,“卿梅静月”重奏组合风靡一时,为民乐界吹来一股清新之风。身为创建者之一的刘月宁,也是在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体悟到,“重奏”将是中国民乐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源于责任和使命, 2008年8月24日,由她组建的“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扬琴重奏专场音乐会,并发行首张唱片《茉莉花开》,该乐团成为国内第一个以重奏的形式演绎中外经典作品的扬琴重奏团。


    为什么做重奏乐团?刘月宁的考虑是:任何乐器的发展都需要新的语言和载体,扬琴具有多样化的演奏技法,丰富多彩的音色,同时重奏团的成立也能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广阔的艺术实践舞台。


    乐团自成立以来,逐步走向成熟和精彩。对于重奏团的建设,刘月宁也颇费一番苦心,着重从人才培养以及曲目库建设等方面入手,八年下来,她为乐团委约了几十首原创及改编作品,已出版三张重奏专辑,乐团成员由经过了数十年扬琴表演专业训练的青年女演奏家组成。


    在“求新”中执着“坚守”是刘月宁建设重奏团一直秉持的理念。每一次音乐会,观众总能听到让人眼前一亮的改编、委约新作,看到中国扬琴与各种中西乐器混搭出的别样风采。在各种创新与求变中,“重奏”方向则是乐团亘古的坚守。“高、中、低音声部齐全的编制架构不是我们的追求,我们使用的琴都是同一型号的,乐团在纯净音色、精湛演奏、本真情感以及文化审美的和谐统一中,表现声部之间和音乐之间的艺术关系。”刘月宁的见解独到。


    “受限于民族乐器的制作等方面还有待完善和提高,就目前状况而言,我认为,室内乐是民乐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而我还会一如既往的弘扬扬琴重奏艺术。”刘月宁对于民乐的未来发展有自己的见解,同时她也保持着一颗“和而不同”之心兼收并蓄。因为在她看来,只有“百花齐放”才能进一步实现民族音乐未来的繁荣大发展。

    9

    在全球化视野下审视扬琴的本土化发展


    起源于中东的亚述和波斯等古国的扬琴,经过发展传入西班牙、土耳其、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家,并于明朝年间传入我国。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乐器中,扬琴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将扬琴的两种特性融合发展?这些年,刘月宁一直在探索与实践。


    通过深入到不同国度的访学、交流,她更加坚定的体会到,只有“和而不同,尊重与分享”才是扬琴的发展之道:“扬琴的中国本土化,需要注重体系建设以及教学总结。要实现扬琴世界性与民族性的融合发展,首先需要知己知彼,了解中国扬琴与世界扬琴其他体系的共性与个性。扬琴在中国虽然不是排在前列的大专业,但是历史却赋予其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国扬琴与世界各地的扬琴都是同宗的,所以对扬琴的研究不仅需要聚焦本土,更需要在全球化视野下对世界扬琴家族进行研究。”


    近五年,刘月宁坦言自己对世界扬琴的兴趣越来越深,不仅收藏了世界各地的扬琴,同时收集了大量的文字、音像资料,并身先士卒的带领自己的团队在海内外开展各种有关“世界扬琴家族”的讲座和音乐会。刚刚过去的2015年,她就带着“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在国内外十二所著名大学和音乐学院开展了主题为《融合发展•茉莉芬芳》的“世界扬琴家族讲座”以及相关音乐会。从2009年到2015年,在北京、印度、欧洲和美国先后举办了六场“当东方与东方相遇”主题音乐会和文化论坛,以中国扬琴与世界扬琴家族的“亲戚”以及其他世界乐器对话,实现新的文化交融与共鸣。


    相对于古筝、二胡等热门乐器,扬琴的发展则稍显不足,被业内人称之为“小乐种”。对此,刘月宁认为扬琴不应该是这样的地位,它的本土化与世界性还未真正广泛的被国人所熟知,扬琴的发展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才能在中国成为一种流行的、热门的乐器种类。


    谈及对扬琴艺术未来的发展,刘月宁说到:“目前国内的扬琴艺术教育缺乏严谨的体系,此外,院校学生应重视扬琴基础与文化的学习掌握,深刻体会和理解中国扬琴的技巧与音乐风格,以及世界扬琴音乐文化。因为如果没有对文化的认知和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厚情感,再好的技术都是一杯白水。音乐艺术院校的学生需要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的同时,多学几门技能,做到‘一专多能’,这才是未来民乐艺术教育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10

    心之所向  行之必往


    在学院的教学、行政管理以及指导“茉莉花”扬琴重奏团工作之余,刘月宁还热心社会公益,身兼各类音乐晚会“艺术总监”等角色。值得一提的是,从2013年起开始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几年来,她的提案一直聚焦在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结合自身多年来海内外访学实践的经历,为国家的文化建设提出了诸多颇有见地的建议。


    面对如此繁多的事务,刘月宁独有一番处事之道。她的身边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团队以及一群得力门生,每天还能留出一部分时间练琴和养生。每次去外地讲学,学生们都会惊叹于她的年轻与活力,她笑谈自己的保养之道在于少吃少睡多干活!


    刘月宁享受这种充实的工作状态,因为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儿,和喜欢的人待在一起”。新的一年,她的工作又被安排得满满的。2015年,首届中国·湖南扬琴新作品评选暨“成乐”杯扬琴演奏大赛圆满举办,共评选出十七首优秀新作即将由专业出版社出版,为全国的扬琴教学提供更多的分享与交流;今年四月,她将率领“中国扬琴获奖选手艺术团”赴欧洲展演交流,学习和感受欧洲扬琴音乐文化的艺术魅力;第三届“国际音乐夏令营”六月将迎来五大洲的年轻学子到访,学习中国音乐文化;暑假期间将以“富布赖特研究学者”的身份赴美国访问以及诸多教学、艺术实践、行政管理和交流访问工作。而使她更为兴奋和欣慰的是,国内首个集扬琴教学与国际交流为核心的“北京国际扬琴艺术中心”已注册完成,它的成立必将为中国扬琴与世界扬琴的融合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生短暂,刘月宁直言自己在有限的生命里要做的就是与大家分享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对于未来,她希望扬琴在中国可以成为“主流”“热门”乐器,被越来越多的人知晓和喜爱,同时也希望中国扬琴在世界扬琴家族中闪烁出璀璨的光芒。生有涯而知无涯,音乐则是刘月宁永恒不变的信仰。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华音网 发布人:叶子

    相关阅读

    • 7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9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8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1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24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42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1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48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4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