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第十三中学教师杨玉鹏至今还对自己在乡村学校任教的经历记忆犹新:在当时的乡村小学,他不但教语文、数学,还担着四个班的音乐课。然而,对于自己这样一位“半路出家”的兼职音乐教师,每次上课,孩子们还是兴高采烈,有时为了让老师能多教一首歌,下课了还挤在老师的身边不愿意走……如今,乡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情况究竟如何,孩子们又有哪些迫切需求?
教学设备缺 专业师资少
这样的情形,是现在许多乡村学校仍会看到的一幕。重庆一位教研员告诉记者,在自己所在区县的一所乡村小学,仍没有专职音乐教师,是由一位师范毕业、有一点弹风琴基础的数学教师在兼职教,完全没有音乐教学经验,上课也是两个年级一起上,因为一个年级人数太少。她看到后都觉得太难过了。
毕业于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的项老师,工作6年来一直担任中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工作。音乐科班出身的她除了音乐教学工作,还担任着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更大的考验是,由于她所在的学校是十二年制,学校缺乏音乐教师,她不仅要上小学的音乐课,还要同时上初中、高中的课程,教学跨度非常大。学校没有体育馆,没有大的舞蹈教室,没有音乐教师,更没有专业指导老师,遇到相关比赛或表演时,项老师总会一次次面对摆在自己面前的这些难题。作为老师她只能自己先去学相关的知识,然后再为学生做辅导。
对多位乡村学校专职或兼职音乐教师采访后,记者梳理了一些共性情况:乡村学校在音乐课时上还是能够保证的,小学能开足每周2课时,中学能开足每周1课时;专业专职音乐教师还有很大需求缺口,乡镇中学能够保证有专业音乐教师,农村中学则很难,大部分农村小学更是存在其他科老师兼任音乐教师的现象;绝大部分学校音乐器材缺乏,即使拥有也只是简单的电子琴、手风琴,钢琴很缺乏;工资待遇与其他学科相差不大,职称评定方面由于音乐课不属于主要考试科目,难以量化教学成果而处于劣势。
硬件在赶上 软件需时间
毕业于贵州黔南师范学院音乐系的莫老师是偏远乡镇学校的一名特岗教师,这两年随着上级单位对偏远校的重视,学校缺乏的音乐设备已经陆续到位,令莫老师欣喜万分。而由于学校教师紧张,还未建成音体美器材保管室,单独使用的功能室也需要等待更长一段时间,莫老师对着这些崭新却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的音乐器材表示遗憾,“再等等,再等等,会好的。”这位刚刚工作的年轻音乐教师有信心地说。
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兼职教研员王薇薇在区里偏远校听课时欣喜地发现,许多学校的音乐课程都在进一步形成中。新建的偏远校都拥有宽大的校舍,硬件与设备也都在逐步配齐。偏远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新分配的音乐教师,虽然教学经验尚浅,但是教学上非常有热情。她说,对于新建偏远校的建设,硬件已经在赶上,剩下的就是软件追上大部队的时间。
孩子盼音乐 老师盼提高
杨玉鹏在乡村小学任教时,学校只有一架坏了几个键的脚踏风琴,即便如此,很少见过老师弹琴教唱歌的孩子们兴奋极了,每到音乐课,早早就有七八个男孩子到办公室问:“杨老师,这节音乐课上不上啊?”他们总是生怕临时有什么变动,误了他们期待的音乐课。杨老师答:“当然上啊!”话音未落,孩子们就会欢呼雀跃起来,然后七手八脚地把那架脚踏风琴往教室抬,那情景就跟过节似地热闹。“四十五分钟的音乐课对孩子们来说实在是太短了,他们总会‘苛刻’地要求我必须提前上课,下课铃声响后又会狡黠地‘骗’我时间未到,只是还想多唱一首歌而已。”
很多乡村音乐教师表示,虽然孩子们不如城市、镇里的孩子接触乐器多、懂得多,但孩子们还是很喜欢音乐课,渴望基本的乐理常识,而不只是单单唱几首歌。
贵州的项老师记得,2011年全区掀起合唱热潮,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新奇、陌生,难度也大,她一个一个地去听学生的音色和音准,一个声部一个声部唱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合唱、调节气息、控制自己的声音。当孩子们听到自己合唱的声音时,是惊奇的、兴奋的。很多孩子因此爱上了合唱。孩子们对音乐的喜爱与热情,是支撑很多乡村校、偏远校音乐教师默默坚持的动力。
除了工资待遇能够保证和提高、教学环境能够改善、职称评定能够更为容易,很多乡村校、偏远校的音乐教师更希望能够有多一些外出学习、交流、培训的机会,因为音乐学科始终是有表演性质的学科,教师需要不断增长见识。除此之外,这些学校的音乐教师们还希望能有更多专家可以到学校里指导,让他们除了讲授课本上的知识,还可以组建合唱队、舞蹈队,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形式、艺术形式。
因为工作变动到别的学校工作,杨玉鹏对于那所自己任教过几年的乡村小学还是时时牵挂。听说,现在学校已经配备了专业音乐教师,每年都新购置一台电子琴供教学使用,校舍翻新重建后还增设了多媒体教室。他曾经回去过一趟——在清晨的灿烂阳光下,整齐的校舍、翠绿的松柏、平整的操场、飘扬的红旗、朗朗的书声,远处还有孩子们伴随琴声歌唱的声音……这一切既熟悉又是新鲜的,他的心底涌起一份深深的感动,希望更多乡村学校都像这样,悄然之中发生更多改变。 文/ 陈茴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