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有新状态更新,顺手点个赞,举手之劳,却能促进交流、增进感情。于多数人而言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但若这种“点赞”要付出真金白银,你还会慷慨解囊吗?今天我们探讨的主题便是被赋予娱乐、感情、社交等特质的特殊众筹模式“轻众筹”。
传统众筹平台“信任问题”难解
绕开公益众筹不谈,传统的商业众筹模式主要有产品众筹、股权众筹两种,前者以一些科技、艺术、农业等垂直众筹网站为代表,投资人被筹资人承诺在众筹成功后会得到相应产品作为回报,投资金额也大多与产品价格相关,部分类似于商业预售。后者则是投资人基于对筹资项目的认可,通过网络手段认购筹资人的部分股权,再通过一定的退出机制获得收益,投资金额相对较大,风险较高,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风险投资行为。二者虽有差异,但却都是一种商业活动,参与这种众筹活动的都是具有“理性人格”的投资人。整个环节充斥了“风控”、“信任”等风险因素。各众筹平台不得已在“人气”和“风控”两方面小心权衡。什么样的项目才能在平台发布?“跳票率”究竟要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一度成为困扰平台战略走向决策者们的难题。
“轻众筹”主打“社交牌”
“轻众筹”则完全脱离了这种模式,即发即筹无需审核便可上线,快速高效。主要步骤为:一、筹资人在手机端填写筹款主体,筹款金额以及详细的描述信息,添加项目。二、项目添加成功后,可以通过微信群、朋友圈、微博等社交渠道发送给自己的好有和粉丝。三、好友和粉丝通过“支持”筹资人将钱打入众筹账户,来完成众筹项目。四、众筹成功后,筹款人在众筹账户提现到个人账户。
轻众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额度小,由于没有事前审核机制,一般众筹平台都限制“轻众筹”项目的最高额度,如1万。其次,项目回报非必须,一般普通的众筹项目都要有回报机制,而轻众筹主要靠在朋友圈打“感情牌”,回报机制并非必须。再次,简单多样,摆脱了刻板的商业计划书格式,“轻众筹”筹款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较为随意的设置项目,如发起一次老友聚会,众筹一次毕业旅行等。
模式创新还是感情绑架?
当严谨的金融行业遇上“娱乐性”极强的互联网,各种商业模式也在被不断创新,如P2P领域早期的“秒标”、互联网保险领域的“众筹保险”、互联网支付领域的“微信红包”等。这些模式虽然在行业交易规模上贡献不大,但却着实聚拢了行业人气,培养了用户习惯。在获客方面或许比简单粗暴的“烧钱”模式更为有效。
当然,也有人质疑这种模式创新中不乏“感情绑架”,如同思维逻辑曾经的“测真爱、毁节操”。利用熟人“不好意思拒绝”的心理成功众筹的模式必然不能长久。但互联网时代,比起质疑,我们或许更该持有的是一种包容的态度,更何况“轻众筹”既谓之“轻”,即便错了也无伤大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