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发布信息 您好,欢迎访问音乐生态网 ! 请 [登录][注册]
广告

    首页>资讯>专题>有共振就等于有共鸣了吗?

    有共振就等于有共鸣了吗?

    资讯头条 | 乐度网 2015年7月27日
    [摘要] 理论上讲,所有的振动都有可能引起振动体周围空气的振动,并可以经由空气,把这种振动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系统。但人耳对于声音的感知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围与界限。
    共振

    文 屈歌

    发声训练课间休息时,同学小王就课堂上不太明白的问题向小李请教。身材魁梧的小李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他在努力学习的同时,总是喜欢看各种声乐发声理论方面的书籍与文章。看到小王向自己请教,小李颇为得意地说道:“你知道为什么我音量这么大,共鸣这么好吗?”“不知道啊!”小王一脸狐疑地盯着他。小李清了清嗓子,不自觉放慢了语速,一字一顿地说道:“那是因为,除了大家常用的口咽腔、鼻腔这些共鸣腔,我还使用了头腔共鸣、胸腔共鸣,最牛的是——”小李停顿了一下,很享受地瞟了一眼急切的小王,慢悠悠地说,“我还会使用额窦和蝶窦共鸣!”“啊?是吗?!怪不得呢!”  

    听着从小李嘴里蹦出来的这些陌生的词语,小王一下子被惊呆了,只是大声附和叫好。稍一思忖,小王还是把目光转向我说:“老师,怎样才能使用这些共鸣啊?”我没有马上答话,而是向小李问道:“你是怎么知道,你的共鸣使用了胸腔、额窦和蝶窦这些腔体的呢?”小李稍微一愣,随后反问我说:“因为,我唱歌时,我的胸部和额头眉心处都在振动,这不就是共鸣吗?再说,很多声乐理论都提到头腔、胸腔和各种窦体共鸣啊!”我微微一笑没有答话,而是再次反问:“那么,你知道什么叫振动吗?”“物体受到外力激发产生的往复运动,叫做振动!”小李知识面较宽的优势再次显现出来,回答地非常流畅而且肯定。“你回答得很好!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歌唱声也是这样,”我补充道。他们俩都点了点头表示认同。 

    说完这话,我随即把右手举至胸前,像钟摆一样晃动了几下,问道:“我的手这样往复运动,是不是振动呢?”两人想了想说“应该是的”,“那你们听到我的手振动的声音了吗?”两人面面相觑齐声说:“没有听见”。突然,聪明的小李好像明白了什么,“老师,我知道了!你的手做往复运动,虽然属于振动,但振动的速度太慢了!如果要是振动很快的话,就应该能听到声音了。不信的话,我来试试看!”小李不由分说,照着我的样子举起右手,竭尽全力地晃动起来。晃了一会儿,气喘吁吁的小李实在坚持不住了,停下来问:“刚才听到声音了吗?”“啊!听到了,听到了!不过,好像是你喘粗气的声音啊,哈哈哈……”调皮的小王调侃道。

    为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顺手把门后的墩布拖了过来,隔着墩布用力向地板上踹了一脚后问他俩:“你们感觉到地板的震动了吗?”“感觉到了!”“那你俩听到地板振动的声音了吗?”“啊?除了脚跟儿直接蹬地的短暂闷响,确实没有听见由地板振动而发出的声音!但,这是为什么呢?不是说声音是由振动发出的吗?”

    确实,声音源自于振动。我们之所以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嗓音,同样来源于声带不同形态的振动。这里的不同不仅包括声带振动速度的快慢,还包括其振动时的张力大小,振动的剧烈程度以及两条声带的配合状态等因素。理论上讲,所有的振动都有可能引起振动体周围空气的振动,并可以经由空气,把这种振动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系统。但人耳对于声音的感知也不是万能的,而是有一定的范围与界限。声音强度太小,听不见,但若声音强度太大,听者就将无法分辨乐音与噪音,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噪音了,并且这种太大的声音极易造成听者的听力损伤。人耳对音的高低感知也有一定的范围。科学家实验发现,人们可以感知到的音高范围为20Hz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人耳就无法感知到声音了。因此,不论是手掌晃动产生的振动,还是地板被踹产生的振动,要么是振动的频率低于人耳可以接收的范围,要么是振动的幅度过小,都无法发出人耳可以感知到的声音。

    “但这和歌唱的振动、共鸣一样吗?”两位同学进一步问道。“它们之间的具体形式虽不一样,但其原理是一样的。”我回答了他们的问题,接着做了进一步阐释。一般情况下,人的歌唱声要比言语声大一些,声带振动的幅度也常常大于言语声。人在歌唱时,其胸部、背部、颈部、面颊、额头、甚至头顶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震感。但这些振动仅是声带及周围肌体组织与上述部位间发生的共振现象,这些振动的能量相对较小,都不足以发出让周围人听到的声音。而且,这种现象并不只是在歌唱时才会出现,在正常言语发声时,尤其是发出高元音“i”“ü”时,我们把双手交叉压在头顶,就可以非常明确地感受到头顶的振动。而额窦、蝶窦、筛窦及上颌窦同属于鼻窦。发音时,这些窦体也会与声带的振动产生共振,借由这些共振,有可能对嗓音音色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的程度非常小。对于这一点,美国科学家曾采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在歌唱者的鼻窦空腔中注满生理盐水后,再让其歌唱进行对比检测。实验结果显示,此时的歌唱声与注水前并没有明显区别。因此,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歌唱中的共振现象非常普遍,但这种共振对最终歌唱声音的贡献并不大,也就是说,歌唱中的共振不等于共鸣。 

    两位同学似懂非懂地看着我继续问道:“既然共振不等于共鸣,那歌唱共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共振与共鸣虽不相等,但共鸣仍来源于共振。只不过是共振不一定会发出声音或者带来声音的变化,共鸣则一定会使声音在听觉上发生变化。人歌唱时使用的声带,只不过是两片很小的肌体组织,不论它振动的幅度有多大,其直接发出的声音都是很小的。我们之所以能发出宏亮的嗓音,不是我们的声带具有什么特异功能,而是我们的喉室、咽腔、口腔和鼻腔这些生理空间构成的声音通道,即嗓音科学所谓的“声道”,对嗓音发挥了共鸣放大的作用。正是这种物理现象,才使我们的歌声得以实现“声振林木,响遏行云”的艺术效果。看到两位同学半信半疑的表情,我停下讲解,顺手从钢琴上取下一把音叉,在桌子上轻轻磕了一下。音叉马上振动起来,同时发出清脆而微弱的声音。我拿着这只振动着的音叉对两位同学说,此时的音叉就相当于没有经过共鸣放大的、由声带直接振动发出的声音。我边说边把音叉底端抵在桌面上,音叉发出的声音马上被放大很多。我接着说,这时的声音就相当于我们的嗓音,被上述腔体共鸣放大后的声音。 

    直接由声带发出的声音通常被称为“源嗓音”(voice source),这种声音类似于我们轻抿嘴唇、向外吹气发出的“噗噗”声,声音中含有很大比例的噪声成分。一定形状的声道,其本身具有一定的固有频率。声道内的空气柱与源嗓音发生共振而产生共鸣时,声道的固有频率会有选择地、强化源嗓音中与固有频率相同或成整数倍的谐波,同时抑制其他不协和的声音成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会消除源嗓音中的噪声,而且还会很大程度地增大嗓音音量、强化嗓音的谐和性,使嗓音听起来更加宏亮而且悦耳动听。

    “老师!”我话刚说到这儿,又被聪明的小李打断,“我以前吹过小号,您说的这个道理与演奏小号、长号等唇管类乐器很相似。演奏这类乐器时,嘴唇的振动类似于声带的振动,号体盘旋的铜管则相当于我们的声道。用嘴直接吹奏号嘴时,只能发出一种不太好听的声音,而一旦把号嘴插到号管上,噪声马上消失,而变成了美妙的乐音。老师,是这样的道理吗?”我和小王都暗暗为小李反应问题的敏捷与比喻的准确大为赞叹!“你的理解非常准确!歌唱也是这样,只有保持声道的通畅,使其具有合适的空间,才最有利于嗓音的共鸣与音色美化,这也是所有声乐理论都要求打开喉咙通着唱的物理原理所在。”我补充道,“好吧,休息结束,咱们继续上课。不过,我们要注意试着把这些道理在练习中加以体会、运用才好。”

        屈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声学博士(歌唱声学方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嗓音中心博士后,中国艺术医学协会会员,高校声乐教师,歌唱科学研究青年学者。屈歌早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曾参加多部歌剧的排演工作,在声乐演唱与教学、艺术嗓音发声方面等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于歌唱科学、嗓音保健与康复、言语发声障碍等领域。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将立即删除。
    音乐与乐器产业第一手资讯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点击右侧蓝字快速关注乐度公众号:Musicdu乐度
    微信扫一扫,您就知道
    Musicdu乐度公众号:musicdu_com
    想要体验免费发新闻,请加静静的微信
    来源: 发布人:林娜

    相关阅读

    • 44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点赞
    • 2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高兴
    • 9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拍手
    • 19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加油
    • 7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惊讶
    • 91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路过
    • 6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难过
    • 105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叹气
    • 103
      喜欢我就给我投票吧
      无聊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

    全部评论

      电子乐器商标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