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钢琴学习中节奏的重要性
节奏是音乐最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音乐可以没有曲调,但不能没有节奏,人类最初的音乐就是只有节奏或以节奏为主的。在现存的民间音乐里,也有只用打击乐器的音乐。这说明,离开有固定音高的音符,节奏本身就有巨大的表现力,就有独立的“节奏美”。这种情况下,节奏是音乐唯一的“生命线”。当音乐由固定音高的乐音构成时,音高,成为又一条“生命线”。但这条生命线不但不取消节奏生命线的意义,而且,它还要依赖于节奏才能获得生命。可见,没有节奏,也就没有了音乐艺术了。
音乐的存在和进行,首先在于节奏的作用,因此,在钢琴学习中节奏的训练就显得至为重要。钢琴教师应把节奏的训练作为学生学习钢琴的一项基本的、重要的内容[2]。然而无论是初学者还是钢琴神童,在学习的道路上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节奏问题解决了才能更好的进行训练,所以,我在这里主要说一说如何解决在钢琴学习中的节奏问题。
二、良好节奏感的标准
概括说,是指善于感受到、捕捉住、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趣味、情趣等等节奏美。具体些说,可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能在弹奏中体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感。
(2)、能在弹奏中依据风格、表情的需要,保持稳定、持续的均分律感,即速度、拍感的稳定、统一。
(3)、能够令人信服、合乎逻辑地弹好各种非均分律节奏,如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漫、延长音等等。
(4)、能够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的特殊强弱关系来。
要达到以上标准,还需要从最基本的练习开始,踏踏实实把节奏掌握好。
三、节拍器对解决节奏问题的作用
一般来说,练习一首钢琴曲是离不开节拍器的运用的,在我学习的过程里,老师就时常灌输给我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在练习必须使用节拍器。每日的练习中使用节拍器不仅能使我们的节奏稳定,在训练手指的移动、八度音的弹奏、大跳音程,甚至背谱上都是有效的。对于初学者来说,节拍器更显得尤其重要。初学者的手指控制能力较弱,若平时练习中不使用节拍器来稳定其节奏,则会出现节奏忽快忽慢,随心所欲的问题,弹奏时会越弹越快,最后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怎么也控制不了了。我在练习一首新乐曲时,总是先单手练习熟悉谱子,然后再从很慢的速度——节拍器上的60(两个音)——开始合手练习,若60两个音也控制不了,则60一拍一个音,总之是以自己的手指最舒适而且能正确弹奏出每个音符的速度进行反复练习,直到我能真切地感觉到手指在键盘上已有完整自主的控制能力后,才稍稍加快。在平稳的节奏中前进,持久练习,你会惊奇的发现自己即使离开了节拍器,却也能轻松驾驭它了。
使用节拍器不仅能使我们的节奏稳定,更好的建立自然反应的律动感,还能帮我们把一些复杂的节奏简单化。单独抽取难点段落,放慢速度,化整拍为零拍。举例说明,一首4/4拍的曲子,一拍有4个16分音符,当它是两个16分音符加一个16分附点的节奏型时,一些第一次碰到这种节奏的学生就懵了,动都不敢动它了。其实我们只要把它看成是两拍,用节拍器打节拍,一拍弹两个音,这样就变成很简单的两个八分音符加一个八分附点(你甚至可以一拍弹一个音),再慢慢加速,从60加到120时又可以回到60,这时再化零为整,一拍弹4个16分音符,你便会发现问题已经不存在了,自己可以毫不费力地弹奏这个节奏型。
四、解决节奏问题的方式、办法等
我最近刚收了个学琴时间已长达2年的10岁的学生,他的家长在跟我交流的时候说道,以前那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刻意让他数节拍,而是直接告诉他那个节奏应该如何弹,需要快一点还是慢一点,是什么样的感觉,包括附点音符、三连音等,让孩子自己去找那个感觉,同时那位老师反复强调曲子中的节奏是靠感觉弹出来的。我愕然,这种教学方法我还是头一次听说。接着我微笑地告诉那位家长,节奏是每一首乐曲流动的脉搏,良好的节奏感是均匀,精确的音符组合,随心所欲的忽快忽慢是绝对错误的。于是我根据这位学生的特殊情况制定了一套改良节奏感的训练方法,从节奏抓起,要求他每次练习都要使用节拍器慢练,经过一个月的练习,果然得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在他不仅节奏稳定而且在练琴效率、乐感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的确,良好的节奏感是需要提供科学的练习而达到的,特别是一些复杂的节奏,应像时钟一样精确,这样才可能在合奏时与别人很好的进行合作。刚开始时难免会有数节奏的生硬感,但内心精确的节奏感是一定要具备的。
在某些非常冗长而华丽的装饰奏里,常可见到这样的情况:我们的一只手极为忙碌地在琴键上活动着,而另一只手却只是弹奏着一些保持节奏的音符。每当遇到这类充满了小音符的乐段,我们总是会条件反射的皱眉头,其实只要把这些音符按照节拍做平均的分配,这些小蝌蚪便不再那么可怕。开始练习时,在每个双手一起弹奏的拍子上,弹奏一个夸张的重音,直到我们能自然地感觉音符的律动后,才将重音去掉。肖邦二十四首前奏曲的第十八号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同样的练习方式也可以应用在协奏曲的练习上,譬如当我们弹奏肖邦第二号及李斯特第一号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时,乐团是处于伴奏的地位,而钢琴的主奏却有一长串需要吟唱的音符。这时主奏者与指挥便可以在某些音符上建立一种想象的、能互相配合的重音;一直到他们合作过很多次,双方都产生自然的默契后,这些在练习之初互相配合的“点”,便不再有存在的必要了。
大师在教授肖邦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不要做浅层,表面的rubato,节奏不要摇摇晃晃,肖邦骨子里是个彻底的古典主义者,他不会允许节奏上的不准确,对于肖邦的rubato,要用心去体会。”这就是说,自由节奏其实并不自由,它不允许忽快忽慢的自由,它也是有自己的规范的。
在最后,还有一种很实用的学琴方法:把自己弹好的作品录下来,多听!耳朵是不会骗自己的。把自己放在听众的位置,听听自己弹的,不仅能知道自己对这首曲子理解的程度,还能知道自己的节奏到底稳不稳,是哪里不稳,应如何改正;如果是自由节奏的话,到底自己把握好它的度没有,有没有过分自由,等等。能自己找出自己的缺点,再想出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