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香港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话剧团,香港话剧团向来被视为香港话剧的代表。这个暑假,香港话剧团将携口碑之作《最后晚餐》、《最后作孽》助阵“第八届广州艺术节•戏剧2017”,为羊城观众呈现“港式”戏剧魅力。日前,“交一天时光给艺术”特意邀请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冯蔚衡,“最后”姐妹篇编剧郑国伟,演员刘守正、余安安及凌文龙,提前与广州戏迷见面,畅谈两部“最后”的种种,分享戏剧创作的感悟与排演趣事。
若问香港戏剧中的“港味”为何物,香港话剧团助理艺术总监冯蔚衡和编剧郑国伟认为香港的快节奏生活与别具一个的语言特色,都是戏剧中“港味”的来源。由于两地口音及用词不同,两人更笑称也许香港观众反观广州话剧也有着“广味”,趣怪回答引得现场阵阵笑声。
谈及香港的语言文化,主创们认为这并不会成为作品与外地观众间的隔阂。曾跟随《最后晚餐》至上海、北京等地巡演的刘守正表示,粤语文化与其他语言文化碰撞反而会产生乐趣,各地观众对粤语的不同反应,也会反馈至演员的表演上,产生不一样的化学反应。
分别聚焦草根阶层与富贵人家,《最后晚餐》、《最后作孽》都以黑色幽默的方式呈现了两个阶层的生活中的冲突与荒诞。面对迥异于自身生活的故事架空,演员是否会对理解角色造成困扰? 演员们有着每人各异的解答:面对《最后晚餐》中沉重的家庭困局,刘守正由此更珍惜与母亲每一刻的相处,从角色反思自身;凌文龙则称饰演“富二代”并不容易,角色往往不是平面化的标签,从观察到揣摩,使角色变得立体丰满;习惯在大荧幕上饰演慈祥母亲的余安安,此次在舞台上把人性中的自私自利无保留地向观众呈现,创造一个颠覆的母亲形象。
在谈论戏剧之余,主创们还现场与观众“演起来”,不但为广州戏迷示范表演剧中戏段,更亲自指导戏剧爱好者体验对读剧本段落,以“戏”会友。演员的表演精彩犀利,观众的试读也亮点十足,即兴改写剧本台词,诠释对角色的多元理解。戏友们的个性演绎使刘守正倍感惊喜,如此熟悉的角色被他人重新解读、构建,在其看来是一次难得角色抽离,也是一个互相领教的可贵过程。
不同的演出空间会对表演又怎样的影响?舞台剧与电影中的表演又有何区别?“最后”姐妹篇的分享引发了观众对戏剧的巨大兴趣,纷纷向主创们发问。五人的细致回答妙语连珠,台上台下打成一片。其中,郑国伟更被剧组成员揶揄用“港式”普通话作答,引得现场观众爆笑不止,现场气氛高涨热烈。
香港话剧团打造的精品之作——《最后晚餐》、《最后作孽》,“第八届广州艺术节•戏剧2017”诚意呈献。八月,邀您共聚广州大剧院,一同看戏剧中的人世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