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交流高度频繁的今天,钢琴演奏的学派区别越来越小,但时至今日我们还在讨论所谓“学派”又有怎样的意义?也许,今天文章的主角法国钢琴家让-马克·路易莎达的演奏历程就是这一疑问绝佳的答案。
法国钢琴学派
先谈一谈法国钢琴学派,法国钢琴学派是二十世纪最具个性的钢琴演奏学派之一,它几乎由法国钢琴家杰梅一手创建。杰梅之后,法国钢琴学派的衣钵由科尔托和玛格丽特·隆等钢琴家继承。
玛格丽特·隆则被誉为“法国钢琴之母”,拉威尔著名的《G大调钢琴协奏曲》就是题献给她的,我们今天常常听到的对于法国钢琴学派“清澈、精确、纤巧,着眼于均衡和分寸感,在力量和内在情感的深度上也决不含糊”的描述也来自这位演奏大师。
而说起科尔托,相信很多乐迷对他并不感到陌生,他早年痴迷于瓦格纳音乐在法国的传播,曾执棒了不少瓦格纳歌剧在巴黎的演出。作为钢琴家,他真正使得法国钢琴学派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他对舒曼、肖邦等钢琴家作品的演绎风格流传至今。更重要的是,科尔托在巴黎创建了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校,这里至今仍是法国钢琴学派的重要阵地。
让-马克·路易莎达曾经跟随马塞尔·齐安皮和德尼塞·里维埃学习钢琴演奏(齐安皮曾与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共事)。1985年,让-马克·路易莎达参加第十一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获得了第五名,他的职业演奏生涯由此拉开了序幕。他与夏尔·迪图瓦、亚当·费舍尔、提奥多·古什鲍尔、埃利亚胡·殷巴尔、耶胡迪·梅纽因、米歇尔·普拉松、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等指挥名家合作平凡,是伦敦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等世界一流乐团的座上宾。在演奏事业一切顺利的同时,让-马克·路易莎达还格外重视钢琴教育,他目前任教于由科尔托创办的巴黎高等音乐师范学校,继续为法国钢琴流派培养人才。
演奏风格的交融
说起演奏风格,让-马克·路易莎达的演奏与玛格丽特·隆所描述的“清澈、精确、纤巧,着眼于均衡和分寸感,在力量和内在情感的深度上也决不含糊”的风格十分贴合。
但让-马克·路易莎达的演奏生涯绝非固守学派壁垒的固步自封。1978年让-马克·路易莎达从巴黎高等音乐学院毕业后,还曾跟随多位名家继续学习钢琴演奏,其中有俄罗斯学派出身的尼基塔·马加洛夫、有维亚纳三杰之一的保罗·巴杜拉-斯柯达,还有波兰钢琴家米罗什·马金。可以说,各大学派间的交流与融合正是从让-马克·路易莎达这一代演奏家开始的。
6月23日,让-马克·路易莎达将登台国家大剧院国际钢琴系列,为大剧院观众演奏贝多芬和肖邦两位作曲家的经典名作。
上半场,他将演奏贝多芬《F大调变奏曲》《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和《A大调钢琴奏鸣曲》三首作品。
《F大调主题变奏曲》创作于1802年,这部作品体现了贝多芬创作风格由初期向中期的过渡。而《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则有着典型的贝多芬早期创作的风格。但就当观众适应了“清新”的贝多芬时,钢琴家则突然用《A大调钢琴奏鸣曲》转变音乐厅中的画风,这首作品是贝多芬第二十八首钢琴奏鸣曲,属于非常典型的晚期作品之一,其中浓厚的幻想意味,会让很多观众由衷赞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深奥”之处。
下半场,让-马克·路易莎达将为观众演奏肖邦全套圆舞曲。
这是继钢琴家陈萨“四十三支舞”演奏全套肖邦玛祖卡作品后,国际钢琴系列再一次完整呈现肖邦的钢琴作品。肖邦一生创作了21首圆舞曲,这些作品以圆舞曲的形式写就,却充满了浪漫意味,既有旋转跳跃的律动,又具有“诗人”气质,每一个乐句都美到让人欲罢不能。
2017国际钢琴系列音乐会|魅力学派:让-马克·路易莎达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17/6/23 19:30
地点: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F大调变奏曲 Op.34
贝多芬 曲
降A大调钢琴奏鸣曲,Op.26
贝多芬 曲
A大调钢琴奏鸣曲,Op.101
贝多芬 曲
——中场休息——
圆舞曲全集
肖邦 曲
*节目以现场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