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广仁,我国著名钢琴家,1928年出生于德国汉诺威。中国第一位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钢琴家,中央音乐学院终身教授,当今中国在国际乐坛中最具影响力的钢琴演奏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灵魂”。
可是你知道吗,周广仁老师的右手因为一场意外,三根手指粉碎性骨折,血肉模糊!这场意外终止了她的钢琴生涯吗?缺失了手指还能弹琴吗?
周先生凭着惊人的毅力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时刻。外表温和,内心强大,我想这是所有女性的榜样吧!
钢琴就是我最好的伙伴
无心
插柳柳成荫
1951年,23岁的周广仁被遴选为中国青年文工团的成员,赴东柏林参加第三届世界青年学生和平友谊联欢会。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出大规模艺术团体参加世界性的艺术表演会。
到那儿不久,周广仁临时被告知需要参加一项钢琴比赛,当时她根本来不及准备,只能挑选了四首平时常训练的曲目便匆匆上场。她在钢琴前坐定,手起指落,音符便从她的指尖缓缓流淌至观众的心中。周广仁说她那次比赛格外轻松自在,“可能是因为我根本没有在乎名次,只是全身心投入在音乐中。”
正是这种良好的心态和扎实的基础,让周广仁的演奏在比赛中一鸣惊人,四首曲子演奏完,场上瞬间爆发出热烈的掌声,那些外国人没有料想到,新中国竟然藏着这样一位钢琴家,有着对钢琴曲目的深刻理解和在音乐技巧上的流畅表现,他们被周广仁的演奏所折服。比赛后,周广仁获得了第三名,成为首位在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中国钢琴家。周广仁将这段经历视作“无心插柳柳成荫”,“我那天比赛,一口气演奏了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肖邦的《叙事曲》(第一)、拉赫玛尼诺夫的《音乐瞬间》和贺绿汀的《牧童短笛》。对我来说,那段经历最重要的是开阔了我的眼界,学习了许多新知识。”
其实,这一切并非偶然。早在1947年,周广仁就与当时的上海工部局管弦乐队合作演奏了莫扎特的《d小调钢琴协奏曲》,次年便开了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一时声名鹊起。甚至在“航天之父”钱学森与著名歌唱家蒋英的婚礼上,周广仁亦受邀作为唯一的钢琴伴奏出席婚礼。在婚礼上,为大家弹奏了巴赫的《意大利协奏曲》和门德尔松的《结婚进行曲》,不同于其他版本,这首钢琴曲更欢乐更激情。谈起此事,周广仁一边用手指在空气中熟练地弹奏着那首曲子,一边说道:“这样蒋英才可以与其他慢悠悠走进会场的新娘不同,踏着大步子就迈进去啊!”
在周广仁半个世纪的音乐生涯中,始终没有停止在舞台上演奏,她说:“我喜欢音乐,享受演奏的过程,仅此而已。”
因为这份热爱,周广仁蜚声海内外,她曾于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评为1991年至1992年度“世界杰出女性”,于2009年荣膺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成为中国钢琴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
打工
赚钱为学琴
1928年,周广仁出生于德国的汉诺威,父亲是个留学德国的工程师。4岁时,周广仁随父母回到了中国,迁居上海,并就读于一家德国学校。在学校里,周广仁最喜欢的就是音乐课和体育课。10岁时,她与大姐一起学琴。六年后,钢琴成了周广仁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她立志以钢琴演奏家为终身职业。然而父亲非常反对,“他觉得我外语这么好,完全可以成为一名外交家,而弹钢琴只能充当爱好,怎么可以变成职业呢?”
为此,父亲拒绝提供她每月20美元的学琴费,他以为这样便可以阻止周广仁的念头了。谁料想,周广仁竟硬是靠自己每月给20个学生上钢琴课来凑足这笔学费。周广仁回忆道:“那段日子确实挺苦的。这20个学生住在不同的地方,每天我都要踩着自行车去学生家上课,晚上还得回家抓紧时间练琴。”这样的努力是有回报的,1946年,周广仁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
周广仁21岁那年,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华东分院的钢琴教师。为了能接受更系统的钢琴教育,她决心出国深造,一个法国小提琴家朋友帮她办理了赴法的所有手续。然而,当时学院的院长贺绿汀得知这个消息后,诚恳地挽留她,他说:“你留下吧,我们需要你。”就因为这句话,周广仁放弃了留法的机会,选择留在中国继续任教。“我觉得人的一生没什么可后悔的。”回忆起自己曾放弃赴法留学的机会,周广仁这样说道。
钢琴
为心头宝
周广仁喜爱音乐,钟爱钢琴在圈内外是出了名的。在周广仁四楼的家中,客厅里有一个如同一面墙大小的书架,与别人家的不同,她的书架上放满了一张张用标签标着序列号的CD,然而这些不过是她众多CD中的一部分,她拍拍沙发边的几个大箱子,笑道:“还有好多放不下,只能放箱子里了。”但周广仁最心爱的却是自己的第一架钢琴,那是在她17岁那年,周广仁祖父的一个德国朋友送给她的,她将这架布陆特纳三角钢琴视作珍宝。只要一有时间,她必定会弹上一曲,白天上课、授课不得空闲,她就在晚上临睡前练琴,直至酣畅淋漓。
然而,钢琴也曾经给她带来过一场对于钢琴家而言极其致命的灾难。那是1982年5月的一天,钢琴系的学生们正兴奋地等待着国外的老师前来指导交流,周广仁则在一边帮忙挪动一架三角钢琴。突然,钢琴的一条琴腿意外折断,周广仁本着爱琴的心态第一反应竟是想把琴腿装回去,于是她硬是撑着这台沉重的钢琴直到支撑不下去才撒手,就是这几秒钟的延迟,让周广仁的右手无名指被当场砸断一节,中指和小指也血肉模糊。
事后,周广仁的好友、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刘淑芳气得在心里直骂她是“傻瓜蛋”,刘淑芳说:“抬钢琴已经超越了演奏家的职业范围,别人都松手了可她还抱着钢琴不放。我知道她实在太舍不得钢琴了。”虽然之后经过手术,周广仁的中指和小指保留到原来的长度,无名指却永远短了一节。
但这并没有成为周广仁和钢琴之间的休止符,她太热爱钢琴了,她想重新弹奏心中的音乐。于是,手术后刚刚拆线没几天,周广仁就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始残端练习,每次周广仁用自己伤指碰触床沿时,疼痛便从手指直达大脑,“一开始练习时都是带着橡皮套,橡皮套里塞点棉花,只能轻轻碰琴,因为真的很疼,每次练习,我的眼泪水都噼啪噼啪止不住地往下掉,就算是今天,手指依然会疼痛,不过更多的是麻木。”
尽管如此,周广仁从未想过放弃,她忍着疼痛,靠着一股顽强的毅力竟在短短一年的恢复与练习后便出现在北大礼堂的舞台上,动情地演奏着肖邦的《摇篮曲》。在场的学生们被周广仁的精神所震撼。
告诫
学生成名后不要太浮躁
今年已经84岁的周广仁依然奋斗在教育前线,她的腿脚不如过去方便了,就让学生到家里来上课。当天采访到一半时,突然有人敲门进来打断了采访,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进门就拉着周广仁的手,并同她贴了贴脸,兴奋道:“周先生,我回来了,我特地过来看看您。”周广仁笑着同记者解释道:“过去的学生。”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教授,周广仁的学生都喜欢亲切地唤她周先生。
如今,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的最大普及和推动者之一”的周广仁桃李满天下,从50年代的学生倪洪进、李宝琼,到60年代的学生吴宜南、但昭义,再到70年代的学生杨韵琳、李斐岚以及80、90年代的逄勃、陈蔓春等等,包括现在深受大众喜爱的李云迪也是她的徒孙一辈。
谈起这个学生,周广仁还是颇为肯定的:“他条件很好,也很有天赋。”但是,爱之深则责之切,周广仁表达了欣赏的同时也忍不住说道:“他在肖邦大赛获奖后,捧他的人太多了,同样获得肖邦比赛第一名却早于李云迪十年获奖的一个钢琴家,选择闭关练了10年琴才出来,现在这个人成为了世界上最有名的钢琴家之一。”为此,周广仁还曾特地给李云迪写了一封信,言辞恳切地指出他的现状和不足之处。
但是谈起自己的儿子,周广仁却忍不住眼眶泛红,“我因为钢琴,因为学生,对他的愧疚太多了。可以说,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有管过他。他当年靠自己努力考上了日本的一个音乐学校,我有一次去美国演出回来时,顺道去日本看了看他。你知道,他的老师看见我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吗?她说:"你终于来啦!你知不知道你犯了一个大错。"我当时吓了一跳,那个老师接着说:"你儿子在音乐上是个天才,可是你竟然从来没有教过他!"周广仁用手擦了擦眼角,小声喃喃自语道,“我一辈子都没办法忘记这句话。”幸而,现在周广仁同儿子和女儿的相处十分融洽,他们也渐渐理解了母亲对于音乐、对于学生的喜爱。周广仁说:“我今年春节的计划就是去儿子家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