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音乐类演出
(一)音乐会
2016年音乐会的市场表现十分突出,专业剧场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均有较大幅度的提升,艺术普及和市场培育效果显现。
2015年、2016年音乐会演出市场对比
1. 国际交响乐团来华演出高水平、高密度
2016年,诸多国际高水平交响乐团纷纷来华演出,几乎每个月都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乐团造访,其中包括维也纳爱乐乐团、费城交响乐团、圣彼得堡爱乐乐团、德累斯顿爱乐乐团、华沙交响乐团、旧金山交响乐团等。
仅2016年1月国家大剧院就有祖宾·梅塔、里卡尔多·穆蒂、克利斯朵夫·艾森巴赫和帕特里克·朗格分别率领以色列爱乐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德国石荷州音乐节乐团和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演出。
世界名团频频造访,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日渐成熟的演出市场和不断完善的演出场所,拥有了邀请名团来华演出的经济实力和设施条件;另一方面得益于观众规模扩大以及观众音乐素养和欣赏水平的提升,2016年音乐会观众人数较2015年增长了14.65%,平均上座率达到了85%。
2. 二三线城市音乐会市场兴起
伴随各地剧院完成建设,北上广一线城市音乐会市场日渐饱和、竞争激烈,许多音乐会项目资源向二三线城市转移。例如,北京交响乐团在2016年下半年与保利院线合作,在常熟、宜兴、昆山、武汉、长沙等14个城市巡演;钢琴家李云迪也选择了惠州、威海、潍坊、舟山、昆山等城市作为音乐会的巡演地;指挥家余隆与音乐家马友友、吴彤则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城市的乐团合作举办演出。名家名团在二三线城市的演出进一步拓展音乐会市场,培育更多观众。
3. 古典与现代融合,传统与时尚碰撞,音乐会内容不断创新
音乐会在演出内容上不局限于传统经典曲目,变得更加多元,以电影音乐、动漫音乐、游戏音乐为主题的音乐会吸引了新的观众群体。跨界混搭也成为音乐会演出创新的一种方式,例如,北京民族乐团推出的多媒体情景音乐会《五行》、用笛、箫、埙等民族乐器配合人声、打击乐、电子乐等营造视听效果;上海音乐厅推出的“乐无穷”音乐季中将古典音乐与电子乐混搭、音乐与舞蹈组合进行全新演绎。
创新为音乐会演出在信息时代生发了新的关注点,如上海馨忆民族室内乐团演出的“玲珑国乐”民乐音乐会允许观众现场拍照,民乐演奏的《机器猫》和迈克尔·杰克逊代表作《Smooth Criminal》被传到网上后引发网友关注;彩虹室内合唱团音乐会上的返场曲目《张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钥匙放在哪里了》《感觉身体被掏空》以诙谐幽默写实成为网络爆款,引发热议。这样契合年轻观众口味的创新,发掘培育了新的观众群。
(二)演唱会、音乐节
2016年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21万场,较2015年上升10.53%,票房收入34.88亿元,较 2015年上升9.69%。
2015年、2016年演唱会、音乐节场次与收入对比图
1. 演唱会
(1)明星演唱会成本高企,推高演唱会票价
据统计,2016年明星在大型体育场馆举办演唱会的最低平均票价约为300元,最高平均票价约为1300元,一线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演唱会票价更为突出,例如,周杰伦巡演北京站票价为580-2280元,张学友巡演北京站票价为580-1880元,陈奕迅巡演北京站票价为380-1980元。
造成演唱会高票价的直接原因是投入成本的高企,除了高昂的明星及其团队出场费外,场地租金、舞台搭建、灯光音响、安保费用等都是大型演唱会的必须支出,一场演唱会投入成本需要几百万至过千万不等,高成本最终要通过高票价转嫁给消费者,此外工作票、赠票等带来的隐形成本也间接推高票价。
(2)低投入低风险剧场演唱会兴起
近两年。相对小众的歌手在剧场举办演唱会成为趋势,例如,陈绮贞、陈粒、逃跑计划、杭盖乐队等歌手与乐队的2016年巡演均选择在专业剧场中举办。
相对于大型体育场馆,在剧场举办演唱会的优势在于投入较低、成本可控、风险较小,一场演唱会投入大致在几十万至一百万,据统计,2016年剧场内演唱会最低平均票价约为180元,最高平均票价约为800元。
对于大多数歌手,在市场号召力不足以支撑大型场馆演多场次演出的情况下,举办剧场演唱会巡演是一条传播音乐、培育受众的新途径。这就需要歌手放下“非大型演唱会不可”的观念,需要运营机构放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的谋利心态,合理规划,薄利多销,丰富文化产品供给类型。
(3)互联网深度介入演唱会运营
互联网深入介入演唱会运营,在线直播成为演唱会的必选项,对应这一部分的版权收入也成为演唱会重要的盈利渠道。选择在线观看演唱会直播的观众规模大幅增长,腾讯视频LiveMusic2016年直播演唱会400场,累计播放量达到20亿次,覆盖受众超过6亿,在其平台直播的王菲“幻乐一场”演唱会实现了在全球166个国家同步直播,当晚的直播总观看人数超过2000万,累计总播放量达3.4亿。
由新媒体“新音乐产业观察”发布的《2016年中国音乐市场消费报告》显示,32%的受访者会选择观看付费演唱会在线直播,2016年乐视音乐直播的华晨宇火星演唱会单场付费50元,上海和深圳两场演唱会直播付费观看人数超过13万次。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视频直播领域,2016年演唱会直播市场规模的发展速度仅次于游戏直播。面对优质内容资源有限,版权竞争激烈的状况,各直播平台在提升用户体验、完善付费业务、进行线下布局、加强商业化运作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内容导入用户,多样运作实现流量变现,例如,乐视音乐参与主办李宇春2016“野蛮生长”演唱会,随门票配套赠送易到用车代金券和乐视超级体育会员卡,实现线下门票的线上增值服务;周笔畅Boom!+ 北京演唱会则推出了定制手机,随手机赠送门票,定制手机中包含其无损音乐、专属信息推送、新闻日历、独家定制闹钟铃声等在内的深度定制服务。
2. 音乐节
(1)场次增长,新晋音乐节数量增多
经过 2015年的调整期,2016年音乐节场次超过500场,增长显著。仅草莓音乐节就在全国22个城市举办。
除整体场次的增长外,2016年出现了多个首次举办的音乐节,包括echo回声音乐节、山谷民谣音乐节等在内的20余个新晋音乐节。
音乐节市场显著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音乐行业整体的发展与提升,特别是受益于数字版权管理规范带来的原创提升和产业重构,现场演出成为音乐变现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音乐节商业模式的完善让资本看好音乐节发展前景,例如,echo回声获光线传媒 3000万美元C轮融资,野马现场获明嘉资本A轮千万级融资,丛林文化获青松基金、联想之星千万级天使轮融资,资本的投入驱动音乐节扩张升级;第三方面音乐节成为举办地文化名片和文化竞争力的一个标志,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2)音乐节市场进入垂直细分阶段
垂直类别音乐节的增长是2016年音乐节市场的突出特点,包括了以INTRO电音节、MTA天漠音乐节等为代表的电子音乐节,以山谷民谣音乐节、新青年民谣音乐节等为代表的民谣音乐节,以JZ爵士音乐节、北山爵士音乐节等为代表的爵士音乐节。音乐节市场的垂直细分突破了音乐节同质化的困局,是音乐节内容从“大而全”向“小而精”升级发展的新阶段。
二、舞蹈类演出
2016年专业剧场舞蹈演出场次0.59万场,较2015年略有提升,票房收入8.76亿元,较2015年上升5.04%。对比近年音乐会演出和话剧演出的快速增长,舞蹈演出市场发展持续滞缓。
2015年、2016年舞蹈演出市场对比
(一)中国舞蹈海外市场开拓良好,国际合作紧密
中国舞蹈是除杂技、武术外在国际演出市场上最具商业价值的艺术类型,以中央芭蕾舞团和上海芭蕾舞团为代表的芭蕾舞团,以陶身体剧场、北京现代舞团为代表的现代舞团海外商业演出市场表现良好,逐渐建立了舞团的知名度和中国舞蹈的国际影响力。例如,中央芭蕾舞团舞剧《牡丹亭》2016年在英国巡演13场,票房上佳,赞誉不断;陶身体剧场一年一半以上的时间在海外巡演,平均每年参加19个海外艺术节。
中国舞蹈在国际市场的良好表现,客观上是舞蹈艺术不存在语言障碍,表达方式上受文化差异影响较小;主观上中国一流的舞蹈团体的编导创作水平和舞台表现能力已经与世界水平看齐,紧密的国际合作创作也为中国舞团建立国际视野、打开国际渠道带来了机遇,例如,辽宁芭蕾舞团近三年来先后与南非约翰内斯堡芭蕾舞团合作排演舞剧《天鹅湖》、与法国莱茵芭蕾舞团艺术总监伊万合作现代芭蕾《足迹》、与瑞典艺术家马克合作现代芭蕾《悬崖边缘》、与俄罗斯芭蕾名家格里格洛维奇合作排演《斯巴达克》《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二)国内观众接受度低制约舞蹈市场发展,观众培养需渗透渐进
从数据可以看出,舞蹈演出的观众人数呈下降的趋势。舞蹈的艺术语汇需要较高的艺术素养才能欣赏理解,“看不懂”是中国观众和舞蹈艺术的隔阂。舞蹈艺术普及教育的欠缺,造成舞蹈市场观众的缺失,舞蹈演出观众的培养需逐步渗透,一方面可加强面向青少年儿童的普及培训,为市场培养未来的观众,另一方面舞团、剧场等机构的舞蹈普及推广工作应从当前观众欣赏水平出发,由浅入深进行解析引导。
舞蹈市场发展缓慢的另一原因出现在艺术创作端,中国舞蹈创作存在重技术、轻内涵、同质化的问题。舞蹈缺少内涵思想,舞剧拙于叙事表达,演员表现流于程式缺少个性表现,这些都造成了舞蹈演出不好看,难以形成吸引力,培养稳定受众群。
三、戏剧类演出
(一)话剧
2016年专业剧场话剧演出场次1.51万场,较2015年上升9.42%,票房收入24.37亿元,较2015年上升6.14%。话剧有着广泛的观众基础,近年来话剧市场稳步发展,但创作端的薄弱成为制约我国话剧发展的重要因素,弥补原创短板需重视戏剧原创文本的创作和编剧人才队伍的培养。
2015年、2016年话剧演出市场对比
1. 场次收入双升,票价降低推高上座率
近年,话剧市场呈现良好发展态势,话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16年,话剧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维持较高的增长率。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话剧观众人数涨幅显著,较2015年增长近13%,平均票价下降明显,也进一步推高了上座率。
话剧演出票价下降,一方面得益于政府对文化消费的鼓励和票价补贴,另一方面调低票价也是话剧演出团体一个自主的选择,让利于观众,以低票价进一步培育市场,以增加演出场次,而不是提高票价,来保证演出收入。
2. 改编剧目不乏精品力作
原创匮乏低迷让话剧向经典作品寻求创作资源,2016年莎士比亚、汤显祖、老舍、易卜生、契诃夫、迪伦马、丁西林等国内外名家的改编剧目纷纷亮相话剧市场,例如,导演林兆华2016年执导的三部作品,分别是易卜生的《人民公敌》、迪特里希·施万尼茨的《戈多医生或者六个人寻找第十八只骆驼》和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国家话剧院的《比萨斜塔》、北京人艺的《丁西林民国喜剧三则》、陕西人艺的《白鹿原》等。
从国内外经典小说、影视、诗歌改编话剧成为院团、编导保证剧目质量和票房号召力稳妥选择。
3. 引进剧目类型多样、层次丰富
从2014年开始,国外引进剧目数量逐年增加,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首都剧场精品剧目邀请展、林兆华戏剧邀请展、北京青年戏剧节、乌镇戏剧节、南锣鼓巷戏剧节等国内戏剧节、邀请展成为了解国际戏剧的窗口和对接国际戏剧市场的平台,并在引进剧目上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定位,引进剧目类型多样、层次丰富。
既有外国名导名团名作,如波兰导演陆帕的《英雄广场》、德国导演奥斯特玛雅的《理查三世》、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的“亨利五世三部曲”等作品;也有小体量、带有实验性的剧目,如法国作品《爱的落幕》、立陶宛作品《三姐妹》《马达加斯加》等;此外,创意舞台秀也成为备受欢迎的艺术形式,2016年美国的《蓝人秀》、加拿大的《大都会》、英国的《破铜烂铁》等演出都登陆中国。
(二)戏曲
2016年专业剧场戏曲演出场次1.52万场,基本与2016年持平,票房收入8.64亿元,较2015年下降6.78%。戏曲观众人数的减少是戏曲市场规模缩减的主要原因。
2015年、2016年戏曲演出市场对比
1. 专业剧场戏曲演出两极分化
京剧、越剧、豫剧、昆曲等拥有较广泛受众群的剧种,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剧目创作、演出场次、传承保护、观众培养等方面都呈现出积极发展的趋势,例如,上海昆剧团的《临川四梦》2016年巡演44场,在广州大剧院连演4场,上座率超过九成,总票房达到百万;绍兴大剧院制作《钗头凤》和《梁山伯与祝英台》2016年在全国46个城市巡演82场,上座率超过8成。
传播营销方式的创新为戏曲拓宽市场、培育观众,既有策划时尚主题吸引年轻观众群的,如“十二星座”与京剧传统折子戏搭在一起的主题展演;也有借助现代金融营销手段,戏迷众筹发起演出的,如“王珮瑜京剧清音会——2016南京站”众筹项目获302人次的支持和 8503元众筹款项;还有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戏曲的,如小剧场京剧《春日宴》进行了VR拍摄,向观众展示时带来如同现场观看的感受。
但大多数地方戏小剧种则面临存亡危机,缺少经费、人才断层、市场萎缩、观众流失是大多数的生存现状。
2. 农村市场成为戏曲演出的沃土
受生活风俗和文化消费习惯影响,戏曲演出在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近年呈现上升发展的良好态势。仅浙江省每年农村戏曲演出就超过21万场,观众达1.5亿人次;山西省原平市下辖的520个村,超过65%的农村每年至少要唱7台戏;广东湛江吴川市下辖的1529个自然村,年演出场次达3000多场,戏金2500多万元,观众近500万人次。
农村戏曲市场的繁荣,一方面得益于农村经济发展,文化消费能力提高,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搭台唱戏的传统得以延续发展;另一方面政策鼓励文艺表演团体“送戏下乡”,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
民营文艺表演团体是活跃农村市场的主要力量,例如,浙江嵊州群艺越剧团2016年演出近600场,演出收入达630多万元;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近百个民营黄梅戏剧团每年在农村演出场次近万场。
伴随着农村戏曲演出市场的发展,演出中介、演出器材制造、演出服饰生产、农村戏台搭建、演出策划宣传、演艺培训等相关行业也发展起来,农村戏曲演出市场的产业链逐渐形成。
(三)儿童剧
2016年专业剧场儿童剧演出场次2.06万场,较2015年上升10.16%,票房收入9.66亿元,较2015年上升7.81%。
2015年、2016年儿童剧演出市场对比
1. 儿童剧市场需求旺盛
2016年儿童剧的观众人数达255.5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了14.05%,家长对孩子艺术培养的重视、对戏剧教育作用认识的提高,以及在供给侧儿童剧质量的提升和类型的丰富对观众产生吸引力,都是儿童剧市场观众规模提升的原因。儿童演出形式更加多样化,例如,上海儿童艺术剧场2016年的40台220多场演出包括了戏剧、音乐、舞蹈、多元等四大门类,其中还有现代舞、手影剧、音乐剧等剧目。
可以预测,随着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儿童剧市场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适合家长和孩子一同观看的家庭演出或将成为市场宠儿。
2. 引进儿童剧目增长,中外儿童剧创作理念差异凸显
2015年之前,中国演出市场引进儿童剧目十分少见。近两年,引进儿童剧目数量增长、类型多样,例如,2016年,小不点大视界亲子微剧引进15部国外儿童剧演出380场次,包括英国的亲子环球热舞派对《跳舞吧!宝贝》、西班牙多媒体动画互动剧《猫飞狗跳》、法国装置动画音乐剧《水孩子》等。近距离、互动性、重体验、打破传统观演关系是引进儿童剧目的突出特点,不一定要通过表演向孩子讲述一个故事、灌输一些道理,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社交能力,释放天性、发掘潜力。
中国儿童剧创作近年也很多创新,融入多媒体、3D、虚拟人物等多种技术手段,但内容上仍以故事情节为文本,优质原创儿童剧本的缺乏成为制约着中国儿童剧的发展的重要原因。
四、曲艺杂技类演出
2016年专业剧场曲艺杂技类演出场次0.87万场,基本与2015年持平,票房收入9.28亿元,较 2015年略有提升。
2015年、2016年曲艺杂技类演出市场对比
(一)曲艺创新开拓市场
曲艺创新既有将现代内容通过传统曲艺形式进行演绎的,例如将流行漫画、网络小说改编为评书吸引年轻观众;也有通过创新营销模式赋予传统曲艺新活力的,例如,上海评弹团通过众筹、推出金融产品、创造卡通周边产品等方式进行商业运作开拓市场;还有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新空间的,本山传媒、德云社、嘻哈包袱铺等均涉足直播,在多个网络平台进行表演。
(二)杂技发展遭遇瓶颈
中国杂技的国内市场一直发展平缓,在国际市场颇受青睐,但近年随着国际市场的饱和,面对恶意降价、无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国的杂技团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中国杂技创作存在重技术技巧、轻艺术表达的问题,缺少故事性、趣味性、创新性的高难度“炫技”的表演形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观众的观演需求。中国杂技人才培养方式的传统、落后,是造成杂技发展瓶颈难以突破的主要原因。杂技演员培养同样存在重技术技巧培养,轻文化艺术培养的情况,这也造成我国杂技演员对外输出国际市场的萎缩,此外,训练艰苦、从业周期短、收入水平不高都是造成杂技人才流失、断档的原因,中国杂技编创表演人才培养模式亟待创新。
五、旅游演出、娱乐演出
(一)旅游演出
2016年旅游演出场次为5.29万场,较2015年下降了4.17%,票房收入34.04亿元,较2015年下降 3.21%。经过前两年的政策调整期,旅游演出市场下降幅度减缓。
2015年、2016年旅游演出场次与收入对比图
1. 品牌项目稳步增长
以宋城系列、山水系列、印象系列为代表的的旅游演出项目稳步增长,2016年收入增长超过10%。以宋城演艺项目为例,数据显示,其2016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均超过两位数高速增长。
旅游演出品牌项目逆势上涨,是从项目选址、投资把控、演艺创意、创作设计、舞台呈现、服装道具、景区运营等各个环节上科学决策、合理把控的结果,这些品牌项目也因此具有更长的生命周期和更好的业绩表现。
2. 演出内容吸引力不足,观众转化率低
根据国家旅游局公布的《中国旅游发展报告(2016)》,2015年全年国内游客已达40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业收入3.42万亿元,与旅游市场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不同,旅游演出观众人数和票房收入连年下降。
我国旅游市场的观众转化率(观众转化率=全市旅游演出观众数/全市游客数)处于较低水平,绝大多数城市的观众转化率不足4%(美国纽约的观众转化率为23%)。即使在观众转化率超过20%的丽江,旅游演出市场的情况也不容乐观,据丽江旅游局发布的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印象·丽江》全年共演出750场,销售门票154.28万张,同比下降23.64%;实现营业收入1.66亿元,同比下降24.48%。
旅游演出市场持续下降和观众转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旅游演出内容存在剧情单一,故事老套,缺少新鲜感;创新不足,雷同相似,吸引力不足的问题,其中许多项目还有缺乏前期规划和市场评估,盲目跟风和粗制滥造的情况。
(二)娱乐演出
2016年演艺场馆娱乐演出48.55万场,较2015年增长2.04%,票房收入25.12亿元,较2015年增长4.36%。
2015年、2016年演艺场馆场次与收入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