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小提琴发展史上出现过德奥学派、法比学派和俄罗斯学派。小提琴艺术进入中国已逾百年,这些学派有没有引申到中国?薛苏里堪称中国小提琴界的一颗北方之星,2016年12月23日在哈尔滨音乐厅的一台“薛苏里小提琴独奏专场音乐会”,让我们从“回归的琴声”中听到德奥学派约阿希姆的中国支脉。
在哈尔滨的音乐生活中,薛苏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77年,年轻的薛苏里在青年宫演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这部民族小提琴经典首次在哈尔滨奏响。在这次的音乐会上,薛苏里再次演奏《梁祝》的“化蝶”一段,与法国作曲家马斯涅唯美的《沉思》一道展现了薛苏里的抒情功底。
炫技而又热情奔放的吉普赛风味的《流浪者之歌》,是西班牙小提琴家兼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薛苏里呈现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迷人色彩:高把位、双音、和弦、滑音、人工泛音、左手拨弦、跳弓、连顿弓等高难度技巧,如入无人之境。薛苏里在音乐会上还演奏了同样是小提琴家兼作曲家——父亲薛澄潜改编的小提琴曲《赞歌》和《乌苏里船歌》。
薛澄潜,这位从边疆农垦战线走出来的小提琴家,遍地桃李。创作了一大批小提琴曲,旋律优美,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并具有小提琴化的特色,与七十年代产生自上海的“红色小提琴经典”遥相呼应。其中《赞歌》、《乌苏里船歌》对调性、和声、节奏,对表现手法都进行了最大化的丰富。
薛苏里正是出生在父亲当年战天斗地的乌苏里江流域,其名字就是这样来的。这两曲是与哈尔滨少儿小提琴艺术团共同演奏的,这个孩子乐团是他父母创办的,孩子们就是冰城的明日之星,现已是哈尔滨的一项文化品牌。薛家父子两代人的艺术传承,铸就了哈尔滨小提琴艺术领域的一片夺目光彩,成为哈尔滨人的骄傲,也成为中国小提琴界的一段独特佳话。
薛苏里从勋菲尔德那里传承到了琴艺,形成自己独特的“字正腔圆”、音色靓丽、技巧娴熟,演奏热情而豁达大度的艺术风格,传承到了1750年制作的意大利古琴Ferdinandus. Gagliano,还传承到了爱心,他协助老师创办了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并将这项国际大赛落户哈尔滨和“哈夏”。
如今众多中国小提琴家们从欧美学习到了先进的演奏理念,在此梳理出流派传承,表明他们融入了世界小提琴艺术发展史,并留下了自己的声音,五十年前从冰城成长起的琴童,如今以国际大师风范演绎音乐盛宴,是见证音乐之都如诗如画般文化濡染与传承的历史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