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琴的孩子,看到巴赫的名字就要闻风丧胆。听得懂巴赫,就是乐理和智商顶尖的代名词。处在音乐史上毫无疑问的最高地位,巴赫的音乐一被西方人提及,就如同中国人在谈论孔子。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n·Sebastian·Bach 1685-1750),巴洛克时期的德国作曲家与管风琴演奏家,生于一个音乐世家。巴赫被普遍认为是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并被尊称为“西方‘现代音乐’之父”,他的逝世也意味着巴洛克时期的结束。
音乐史上能成气候的世袭并不少见,但是巴赫家族无可匹敌。家族里有五十余人从事音乐,其中以 J.S.BACH 还有他的儿子 C.P.E.BACH 最为知名。
巴赫幼时父母双亡,由帕赫贝尔的学生约翰·克里斯托夫负责他的教育,并于 1700 年获得奖学金去圣米夏埃尔学校学习,得以到接触严肃的音乐文化。这段学习经历对他之后的成长有决定性的意义。
1703年,十八岁的巴赫被任命为宫廷小提琴师,同年,又作为管风琴师任职于阿恩施塔特教堂。任职期间,他去拜访当时北德最了不起的音乐大师——布克斯特胡德。这位大师对巴赫的影响深远,若是没有布克斯特胡德,不可能有一个更伟大的巴赫。
布克斯特胡德
1708年,巴赫迁居魏玛,任宫廷管风琴师,其重要的管风琴作品大都是在魏玛的九年里写的。也首次发现了维瓦尔第的音乐,开始了协奏曲的创作。
科滕时期是巴赫一生中最为高产的时期,这段时间他创作了许多器乐作品,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卷。1720 年当他和利奥波德亲王一同出游时,其妻子去世,留下他和 7 个小孩,巴赫于第二年再婚。巴赫一生有 20 个孩子,其中有 9 个长大成人。
作为一个虔诚的路德教教徒,宗教对巴赫的创作具有深远的影响,器乐和声乐作品均由体现。1723 年,巴赫来到莱比锡任职于教会音乐的指挥。在这里,他创作了最伟大的宗教作品——《B小调弥撒》。同时期的作品还有著名的《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卷、《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圣母颂》等。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巴赫患有白内障,视力逐渐丧失,几乎使他完全失明,于 1750 年逝世。他死后被葬于圣约翰堂的墓园里,消失在无名之辈的墓堆中。生前,巴赫作为管风琴师的名望要远高于作曲家。
事实上,巴赫的创作像他的生育能力一样多产,作品编号直接排到了千位数上。1000是什么概念?你们认为高产的作曲家,贝多芬毕生也就127篇曲谱而已……音符在巴赫的耳朵里简直就是已经排好队只等着谱出来一样。
虽然莫扎特、贝多芬等伟大作曲家均对巴赫的作品崇拜有加,但直到浪漫主义时代,作曲家门德尔松在莱比锡的图书馆中发现了巴赫的《马太受难曲》,并且在其音乐会上演奏,才震惊音乐界。此后门德尔松对他的作品进行了发掘、整理和推广,经过几代音乐家的共同努力,巴赫逐渐获得了今天的崇高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