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青年演奏家叫李春华,中国民族管弦乐学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奏员、著名葫芦丝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晋宁县上蒜镇河泊所人。
李春华出生于九代书香门第,自幼深受音乐熏陶,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担任学校乐队指挥。1991年考入昆明市师范学校,第一次接触到葫芦丝,便被它悦耳动人的音色所吸引。直到20多年后再度回忆起来,他仍然觉得,“这个声音,只要是人,甚至只要是有灵性的动物一旦听见,都会被它吸引、感染、打动,因为它太美了”。
李春华最初师从被称为“葫芦丝之父”的哏德全老师,在三年的专业学习里,他风雨无阻,每天骑着自行车往来于小麦溪与江岸小区之间。除了吃饭睡觉,只要稍有空闲,李春华都在刻苦练习。看新闻时,眼睛看着电视屏幕,手上却拿着葫芦丝,忙着练习手指的灵活性;为了方便随时随地练习,他还将葫芦丝主管拆下来,自制成练习管,人到哪练到哪。就连坐车,嘴里也没闲着,“TTK、TTK、TKT、TKT…”练习吐音,到了废寝忘食、如痴如醉的地步。功夫不负有心人,李春华的葫芦丝演奏技巧日趋成熟。每次登台表演,观众都会沉醉在他的音乐里。在精巧圆润的葫芦丝里,伴随气息流动和指孔开合,一阵仙乐悠扬飘出,时而如山间竹林,寂静深远;时而如高山清泉,叮咚缠绵;时而如孔雀开屏,优雅华丽;时而如景颇晨曦,朦胧神秘……
如今,李春华已经是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葫芦丝巴乌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葫芦丝王子”。但他仍然很谦虚,他说,“坦而言之,我不是一名葫芦丝演奏大师,仅是一名执着的葫芦丝爱好者、演奏员。艺无止境、学无止境,我仍在不断地探索。”葫芦丝本是专属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极富地域性的一种乐器,然而经过李春华长期的研究创作后,这种乐器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展现出不同地域的民族风情。《打跳欢哥》用歌舞的形式讲述纳西故事,《蓝色香巴拉》描绘藏区的神秘圣境,《雪莲花开》表现浓郁的维吾尔风格,《断桥残月》再现江南的水墨雅韵。观众们在他的一支葫芦丝里,听见了整个中国的少数民族神韵。
“我的故乡在晋宁,那里是古滇国的故都。村子对面就是石寨山,出土过‘滇王之印’。与之一同出土的,还有葫芦丝的鼻祖——葫芦笙。这只古老的乐器现在摆在云南省博物馆,是古滇民族音乐的有力见证。”
李春华介绍,“下一步,我将结合这段历史,将葫芦丝艺术继续推广下去,传播民族文化,弘扬民族乐器,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葫芦丝,让更多的人听到它美妙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