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扬琴演奏家、音乐艺术教育工作者,同时负责指导和管理海外“音乐孔子学院”和“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的国际音乐教育与文化传播双向交流的新事业,全国政协委员刘月宁一直在用所擅长的音乐艺术教育,促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
在履职的三年间,刘月宁一直围绕“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这一主题,先后提交了5份提案,内容涵盖资金、技术、体制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关键性的问题。
而作为“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主任,近年来她一直在探索践行“双向交互式”的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新模式。一方面,立足设立于境外主流高校的“音乐孔子学院”,以学分选修课、中国音乐文化展演活动为主要途径,开展长期的、有计划的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另一方面,立足中央音乐学院,以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和大专院校为主要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教育与文化展示活动。
她率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与体验”基地人员于2013年、2015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先后举办了两届“与世界分享中国音乐”主题论坛和一次主题音乐会、一次中国传统音乐工作坊,邀请来自北美、欧洲、亚洲的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及专家学者,进行中国音乐国际传播的理论探讨与实践经验分享。
作为音乐孔子学院办公室负责人,刘月宁于2014年、2015年连续两届举办了孔子学院“国际音乐夏令营”及首届“孔子新汉学计划”青年领袖项目———中国文化·艺术国际高级研修班。邀请了来自欧洲及美洲多所孔子学院的学员来华,以学习中国乐器、聆听文化讲座、深入民间和少数民族地区实地考察交流。在互动理论研讨和登台演奏展示中,对中国音乐文化进行“浸润式”深度体验和学习,使国外青年学子们切实学习体会到如何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通过音乐艺术这个桥梁了解高速发展中的中国。
作为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艺术工作者,2015年春,刘月宁率领中央音乐学院“茉莉花”扬琴重奏团以“融合发展茉莉芬芳”为主题,开启了“走进国内外著名高校”系列活动。活动以互动讲座和音乐会的形式先后到访国内外10余所著名高校,受到师生的欢迎和喜爱。2015年秋,中央音乐学院北美巡演团第三次赴4所大学巡演,促进中国音乐教育的海外传播。
在践行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实践中,刘月宁坚持三个理念:
尊重分享,双向交流。“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交流双方的互相尊重。”刘月宁表示,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形成的互相学习、共同分享的双向交流模式,才能使彼此受益,并获得发展,这也是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真正意义之所在。
融合中外,和而不同。在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内容方面,刘月宁建议选择真实反映历史与当代中国艺术教育生活的优秀经典作品,“特别是那些既充分融合吸收优秀的外国文化,又坚守保存中国核心的文化和精神内涵的作品。”刘月宁说。
面向青少年,致力世界未来。“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世界的希望,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是世界文化未来发展方向的决定性因素。”在刘月宁看来,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应格外关注青少年这个领域。
基于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在新的起点,刘月宁提出以下建议:
教育部应加大对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新模式的支持力度。“以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为例,在过去的10年,孔子学院的传播主要偏重语言,而中国音乐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新模式的建立,不仅极大丰富了孔子学院的文化内涵,更让世界看到一个极富活力和创造力的中国艺术教育与文化发展新面貌,是中国文化与世界产生强烈共鸣的主流发展方向。”刘月宁呼吁。
教育部应抓紧推进在条件成熟的艺术院校和综合大学艺术类学院开设“国际音乐教育传播”专业的工作。在刘月宁看来,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播已进入一个新的加速发展阶段。“新的发展形势需要新的复合型人才,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因为人才培养是需要时间周期的,必须要有前瞻性的战略视野,及早部署实施,才能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