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
“妈妈,我想去美国参观常春藤盟校,还能住在当地人家里。”刚放寒假,王女士就收到儿子的游学要求。
儿子还告诉她,班里已有十几名同学游学过了,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英国、日本等国家。为了满足孩子的愿望,王女士跑了多家旅行社和留学中介,拿回厚厚一沓资料。最终选择了美国18天游学项目,总共花费4.2万元,“算下来,在外面一天的费用是2300元!”虽然价格不菲,可为了让孩子“有面子”,硬是打肿脸充胖子,让孩子“潇洒走一回”。
到此一游+购物
“说是耶鲁游学团,可实际上就在耶鲁大学里参观了一圈,剩下的安排跟普通旅行团一样,还花了很多时间在商场购物。”刚刚送孩子参加了一个游学团的吴女士表示,自己本来是期待让孩子到世界一流学府进行学习体验。
一些游学团宣称“安排国内的学生与当地学生一起上课”,但当地学校都已经放假了,谁还会跑到学校里上课?还有打着“名校游”推出的旅行团收费不低,但很多学校本来就没有围墙。
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据了解,目前参加海外游学团的人群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增长见识”为主要目的,希望通过游学了解国外的文化、生活,小学生和初中生占多数;
第二类以“留学预考察”为主,多数是已有出国留学打算的高中生,希望提前体验相关国家和学校的留学生活,事先了解报考院校的氛围等;
第三类以“减压放松”为主,多为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一方面为了缓解压力,放松身心,另一方面则是希望利用这次机会接触到海外的大学,为日后申请研究生或交换生做铺垫。
但从实际效果来看,往往名不副实,“游”大于“学”,甚至只“游”不“学”。目前,一些海外游学团除了打上“游学”的标签外,安排的日程与成人旅游团并没有太大区别,孩子回来只记得一些旅游景点,对当地的文化风俗、风土人情没有太大印象,对外语口语能力的提高也没有什么实际帮助。
谁让海外游学“变了味”?
高额利润趋之若鹜
国际游学的利润空间很大,这在业界已成为很多人的共识。所以,当前各大旅行社、培训机构、留学机构都积极推出国际游学产品,想从游学市场中分一杯羹。
准入门槛低 无统一标准
目前办理境外游学的机构比较多元化,除了旅行社,还有留学机构、语言培训机构等。这些机构多多少少都跟游学能沾上边,甚至一些咨询公司也介入到游学项目中来。
在海外游学热的背后,更掺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利益瓜葛。境外市场的欺骗获利、旅游团体的搭车收费、推荐老师的不菲回扣、中介机构的巨额利润,都充斥其中。从某种程度看,海外游学热与相关利益获得者的“积极推动”有很大关系。
缺乏行业协会监管
“整个中国游学市场目前的状态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首先一个原因是国家目前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管理的状态”,
还孩子一个真正的游学 不过分夸大游学教育意义
不可否认,孩子到国外游学可以开拓视野、增长见识。特别是对准备将来出国学习的孩子而言,是对未来留学生活的一次探路。
问题是,一哄而上的海外游学往往偏离了初衷。
目前的国际游学项目普遍陷入成人化、贵族化误区。游学的确可以让人开眼界、长见识。但不必过分夸大海外游学的教育功能。
有的父母觉得把孩子带到国外去看看国外的学校如何,孩子回来就会好好学习,结果有的孩子去国外看了以后,反而学习兴趣降低了。因为国外很多学校学生上半天课,其余半天,学生都是在运动或者发展兴趣爱好,中国学生去了之后因为只看到表面现象,很多人很震撼,回来反而不想上学了。家长花钱买回孩子厌学。
选择游学不盲目随从
游学的目的是“学”,过早游学脱离了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难以达到游学的真正目的。
因此,在搞清楚何为游学、何时游学、游学何为的基础上,不妨再冷静地思考:我们的孩子是否需要海外游学?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正在快速成长的青少年游学,一定要先国内,后国外。要重视国内游,应该在先对本国文化传统有充分了解、感受的基础上,再出国,这样结合起来看,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一旦决定出国游学,学生和家长就必须做足行前功课。
选择游学线路前:
一要看课程安排,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游学兼顾,还是只有观光游览没有学,或者“学”的内容不够到位;
二看安全保障,组织机构是否具备相关资质,是否购买保险等;三看孩子兴趣,孩子的兴趣和所要去的目的地、游学营的主题是否吻合,首先保证孩子有积极的学习心态,主动学习的孩子收获更多。
结语
走马观花、住豪华酒店、吃法国大餐、逛商场特卖场、买奢侈品……动辄几万的“国际游学”如果最后换来的只是这些,其实不游也罢。乱象丛生的海外游学市场想要彻底改变并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学生、家长、游学机构、监管部门等需要“多管齐下”。等到游学的价格与价值真正实现对等的那一天,跳出“中国式游学”的怪圈或许就不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