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钢琴系在标准音乐厅内举办了“茱莉亚音乐学院青年钢琴演奏家系列音乐会”,魏芸和周韵清应邀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12月9日晚,魏芸以轻快幽默的《海顿降A大调奏鸣曲》开场,并相继演奏了肖斯塔科维奇《前奏曲op.34》选段、拉威尔《夜之幽灵》、舒曼《狂欢节》。不仅展现了游刃有余的钢琴技巧,并且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品味, 获得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10日晚,周韵清演奏了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李斯特《孤独中的上帝的恩宠》,紧接着演奏的拉威尔《圆舞曲》气势恢宏,将上半场推到了顶峰,下半场演奏了普罗科菲耶夫的《第八钢琴奏鸣曲》,最后带来了首次在国内演奏的返场曲目《春天的巴黎》献给浙音,掌声雷动。
此次音乐会为浙音师生带来了视听盛宴,音乐会结束后,钢琴系教师合影留念。
钢琴系青年教师也为这两场音乐会撰写乐评
黄翔:听魏芸独奏钢琴音乐会有感
12月9日晚,刚刚在利兹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的青年钢琴家魏芸应邀在我院举办了场高水平的钢琴独奏独奏会。
魏芸演奏的第一首作品是海顿降A大调奏鸣曲 Hob.43.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她良好的节奏控制和音色就一下子吸引了我,这首海顿似乎很少有钢琴家演奏,选曲特别,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指尖弹性十足,声音韧性极强,松而不软,音乐的句法,语气,articulation ,都非常标准,在第一乐章中,海顿标志性的Adagio和休止的控制也非常自然,一听就是有着非常好的指尖功夫和良好的音乐品味,纵看整首曲子,魏芸在速度和音色的对比上的设计也十分考究,有个性但也绝不失海顿的风格,实为上乘的演奏。接下来的7首肖斯卡托维奇的前奏曲形象生动,音质把握十分到位,把它放在海顿后面来演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上半场的最后一首,夜之幽灵,是一首技巧度极难的作品,第一首“水妖”我自认为魏芸演奏的极好,没有任何技术负担,右手平均,声音松弛有度,左手十分具有歌唱性,要知道在这样一架声音很亮的yamaha上来演奏这首标志性的法国作品,非常不容易。第二首“绞刑架”可能速度稍微快了一点,也许是场外的一些不协和的声音给魏芸带来些影响,略微的有一些急,似乎绞刑架那种恐怖的场景略少了一些,但到了第三首“幻影”,魏芸将上半场推向了最高潮,整首曲子技术完成度极高,基本没有瑕疵,非常成熟,音乐也表现很到位,大家都知道,幻影是首技术极难的作品,没有多次的上台经验和高超的技巧,绝对不会如此有把握的完成。
下半场是舒曼经典中的经典,狂欢节,我基本上是看着谱子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聆听。舒曼的作品,演奏过的人都知道,他的音乐非常多变,甚至是神经质的,他的技术也是非常难的,比如说狂欢节,大卫同盟,幽默曲等等。演奏舒曼的技术不像李斯特,拉赫那样,外向的,绚丽辉煌的,他的作品在技术上是蹩手的,艰难的,而且有点吃力不讨好的味道,观众们也许并不知道钢琴家在摸一些片段中所付出的辛苦,我们常说往往只有弹过舒曼的人才知道舒曼的难。我还记得,我的老师Tichman教授,常说100个可以演奏伊斯拉美,幻影,普罗的钢琴家中只有一个才可以演奏舒曼,可见舒曼的作品非常的难以演奏,在音乐上,舒曼神经质的忽冷忽热式,幻想多情的片段,藕断丝连,韵味十足。而魏芸十分好的表达了这点,读谱准确,两种对立人格的人物,性格的对比。肖邦,帕格尼尼等人物的模仿,小丑跛子等喜剧人物的刻画非常准确到位,让人一听便能够明白。在某些片段的反复之处我也非常清楚的听到了她别具匠心的设计。让人在曲终之时也久久不能忘怀,不肯离开……
这是一个非常难忘的夜晚,让我们祝愿这位年轻的钢琴家今后的艺术之路越来越精彩,也期待她下次的到来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和快乐。
金瀚文:听周韵清钢琴独奏会有感
就在2015年即将结尾之时,我们有幸聆听到了周韵清(Yun-ChinZhou)这位旅美钢琴家的精彩演出。
本场音乐会共包含了四首曲目,第一首曲目是海顿降E大调奏鸣曲XVI/49 (HaydnSonata in E flat Major.XVI/49),全乐章的古典主义规格,是一首海顿成熟时期的佳作,常常被钢琴家们列为自己的经典保留曲目。由第一乐章的快板进而转入第二乐章的如歌的慢板,到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式的小步舞曲,整首曲子展现出一个如海顿性格般的平稳踏实而又充满幽默的风格。周的演奏风格纯正,变化丰富,虽然刚开始略显拘谨与严肃,但仍能看出演奏者的功力。
第二首是李斯特的孤独之中神的祝福,周开始进入状态,音乐细腻而不做作,深刻而富有哲理。来自钢琴曲集《诗与宗教的和谐》Harmonies Poetiques etReligieuses S.173的第三首。《诗与宗教的和谐》原为法国浪漫派诗人拉马丁的诗集,李斯特从诗歌中获得了深刻的启发。周的演奏可谓淋漓尽致,其对音色的完美无瑕的控制,渐渐流淌出的富有旋律性的音乐在音乐厅中环绕,使观众们感受到了虔诚的心灵与音乐之间,以及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之美,宁静而安详。
上半场以拉威尔圆舞曲(Ravel La Valse)结束,此曲始于暗淡和阴沉,逐渐进入鲜亮的圆舞曲风格,优雅而高贵,却不乏激昂振奋人心的片段,并在这片浪潮般的热烈中顿然无声,曲子戛然而止。华丽,高贵,技术高超,舞蹈感浓郁,这些词都是周韵清的La Valse带给笔者的感受。
下半场唯一的一首作品普罗科菲耶夫第八奏鸣曲(Prokofiev Piano Sonata in B flatMajor Op.84),是一部思想和技巧都非常艰深的作品,是其创作“战争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超越了前两部对战争的客观描述,亦对前两部作品作了有力的提升,充满着作曲家内心的复杂和深刻的对立,静止不动的时候像是饱含着一种丰富的沉重,是为普罗科菲耶夫的巅峰之作。周的演奏时而疯狂,时而宁静,时而热情。在这个年纪就能高质量的演奏这样一部庞大作品,对体力和脑力都是一种挑战,实属不易,并且独辟蹊径,用非传统的手法来诠释这部大作,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需要勇气。
音乐会结束,场面依旧沸腾地如正在涨潮的海浪,观众们似乎并不想要就此停息,周韵清也为我院特地献上一首返场曲——四月的巴黎,像是在抚慰人们激动的狂热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