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群卫
前不久上海乐器展钢琴展馆中,有大量的钢琴培训信息,主办者发放的宣传单子上,新理念层出不穷,新技术花样繁多。就钢琴教师的培训而言,好像只要加盟了他们,十天半个月就能打造出一个好老师出来,这很让人吃惊和疑惑。就像有人把一个苹果藏了起来,只要这个人告诉了我藏身之地和寻找路径,我马上就能拿到苹果,张口啃起来一样。好老师的成长真的像找苹果、啃苹果那样简单吗?
好老师的成长和一个好医生的成长,应该是非常相似的。我问一位退休的医学专家赵大姐:好医生的成长需要多长时间?她稍微思考一下。“怎么着也得十年吧!”赵大姐的语气是不容置疑的肯定,“而且是努力进取不断学习的十年。”她接着又反问我:“假如你的亲戚或朋友需要手术,你对手术刀交到一个刚刚毕业的名牌医科大学生手里放心,还是对一个虽没有多高学历但工作了十几二十年的老医生放心?”显然是后者,因为医生的行业更多依靠的是实践和经验,病人具体的情况以及突发的各种事情,绝不是书本上能告诉年轻医生的。
等我把这个问题与一位中学数学老教师探讨时,他非常明确地说:“至少三轮下来,九年的时间。初一初二初三的教材,需要反复磨上三轮之后,才可以说他真正胜任了初中数学的教学。”他同时随手翻出几年前他担任学科带头人和成立名师工作室的时候,在大会上面对年轻老师时的讲稿,里边用具体的课例和详细的分析,论证了要想胜任中学数学的教学,必须刻苦钻研教材,认真仔细备课,三轮下来之后,我们才可以说他是一名真正胜任其岗位的好老师。
通过以上退休医生和老教师的回答,印证了我的一些疑惑,那就是很多培训信息,只是商业上的手段与炒作,与教学的关系,有,但不大,因为没有哪一个培训机构会下十年的血本去培训老师。同时,让一个年轻老师到一个培训机构去扎根十年进行学习,也不可能。
可以说,从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开始,要想成就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我们所能开启的就只能是自我研修的模式,唯有如此且坚持不懈,十年之后,才能踏实地告诉自己——不光是外界评说——我是一名合格的老师了。而指望着听了某个新理念、上了几次培训班就能提升自己一大截的水平,是不现实和徒劳的。特别是有人对所谓新理念的迷恋——这在乐器展上被打扮得像花枝招展的美女一般——让人很不解:如果理念很新,那么我们需要具备消化新理念的能力;如果理念不新,你也要一眼看穿,而是眼睛的洞穿力,同样来自于学习。说实在话,理念之类的东西早已被论述得汗牛充栋,比如“因材施教”就是一个伟大的教育理念,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落实,又有多少人去认真思索和实践了?
十年就是一个好老师的成长周期了吗?不,这仅仅是一个教书匠的成长周期,要想成为一名教育者(且不论名师名家的高度),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二十年的提法,来自于中学数学老教师后来的电话,当我们探讨完十年周期的话题之后,隔天他又打电话过来,非常认真地说,在教学的层面上成为一名好老师,那只是匠人级别,而运用自己所教的学科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坚实的基础,这是教育者应该考虑也必须考虑的了。这样的要求,既立足于学科本身,也拓展于更广的范围和更多的维度,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用学生来倒推老师的方式,也是可行的:即衡量一个学生是否合格,从而看老师在教育教学上的方法手段是否科学,进而说一个老师是好的教育者。要看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十年之后的表现,如果他有一技之长,能够胜任工作,而且是愉快地胜任,他有一颗充实之心,能够从容地生活,而且是幸福地生活,那么我们才可以说,培养的学生是合格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如果眼前的竞赛拿了大奖,考级也通过,或者考上一本重点学校,这当然可以算是我们教育教学合格或成功的标志,但这只是阶段性局部性的,不能算是全面性整体性的合格或成功,因为教育只是一个人一生中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意义,很多体现在打基础、选方向、找办法的层面,如果基础不牢、方向偏差、办法简陋,学生在将来更为漫长的人生之路上,容易驾驭不好自己而造成很多失误,失误的根源还是在于其基础教育不好、不牢、不高,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有这个道理吧。
与笔者同去上海乐器展的几位琴行老板,在认真反思那些培训信息时,大概都有一个这样的结论,那就是:当自己没有勇气和恒心去认真对待琴行的经营管理和教学设计时,往往会去找一个现成的体系当靠山,试图获得坐享其成的效果,但这就为另外一部分商业嗅觉灵敏的人提供了套你钞票的机会。功利世态加上浮躁不实的个人心态,致使一个个加盟再加破灭的“游戏”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