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简称《大汤》)第一册,就有明确的有关落提的教学内容,还附了示范图片,非常详细。但是如果对落提的本质没有本质的理解,即使用了这本教材,仍然会感觉到对于这一技巧的教学难以入手。
其实,落提本质上是手腕技巧,而不是手指技巧。所谓的“落”是指手腕向下的动作,“提”则是手腕向上的动作。理解了这一点,再去看《大汤第一册》第16页上的四幅师范图片,就会得到很好的印证。这四幅图画清晰的勾勒出了手腕运动的轨迹。
落提动作掌握之后,应用很广。开始是两个音的落提,以后可以逐渐扩展到很多个音。比如《大汤第二册》1首“在阿尔卑斯山上”、《车尔尼599》第16首、《布格缪勒作品100》第2首“阿拉伯风格曲”等,都可以用到。落提也是之后复杂的手腕技巧的一个发端。
落提也叫落滚,谱子上有些句子中间的小连线我们把它做成落提。通常体现出音乐轻快灵巧的风格。
具体演奏方法就是第一个音手臂重量落下去,第二个音利用重心转移的方法把重心“滚”过去,然后提手。注意第二个音千万不能用高抬指的方法用力敲下去。就是第一个音落下去,这个音稍微强调一些,然后连到第二个音。第二个音必须比第一个音轻柔一些,比标记时值稍短一点,音发出来,手腕自然提起,把手带离键盘。其关键就是弹第二个音的手指由手腕带起来,手指参与弹奏的主动性不强。
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汤普森现代钢琴教程》版本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弹第二音时,手臂和手要向里、向上滚起来,不用手指的动作。”就像人走路一样,重心本来在一个脚上,现在要转移到另一个脚上,那么只要把身体前倾重心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狠狠跺上一脚!落提也是这么一个道理。
落提的意义:
这样音之间过渡就会圆润,有一种逻辑上的语气。但是落提绝对不只是两个音之间的事。在小汤3中我们会发现教材的安排,落提首先从两个音开始,然后三个音再扩展到更多的音,所以落提实际上就像讲话一样,是“一口气讲一句话”,那么在钢琴演奏中,就相当于用一个力量用重心转移的方法来完成一个“语气”的演奏(要注意有时候一个乐句刚好一个语气,有时候一个乐句会有好几口气,也有的几个短句用一口气),这才是落提的真正目的。所以在演奏中除了积极的手指外还需要手臂乃至上身的配合,来获得重心的自然过渡。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手指主动击键时的力度,也会对音色的圆润与否起决定性的作用,就像人走路有的人走路就像戏剧里面小姐走路,轻移莲步,几乎不会发出大的声响来,有的人走路每一步就“跺”得比较厉害,所以不同的走路方式决定了不同的脚步声。同样在钢琴演奏过程中,更贴键更慢的更多的依靠重心转移的触键往往能获得更温柔更圆润的音色,更多的依靠手指独立能力更敏捷的触键则会获得更多的“颗粒性”,这两者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就看演奏中需要什么音色了。
落体的弹奏方法:
在弹奏“落滚”的两个音之前,整条小臂要保持基本手型‘手腕、手背、手臂是平行的’
A、第一个动作(提腕):准备弹奏“落滚”的第一个音时要先将整条手臂抬起、将手腕向上顶起(提腕)、整只手下垂。要注意提腕时整只手要自然下垂、不要使劲向内弯,要保持好手型。
B、第二个动作(落腕):然后将整条手臂落下弹奏第一个音,要注意当手指接触到琴键的时候,整条手臂要向下垂、手腕要轻轻向下压(要低于琴键面)、整只手也要向手腕方向垂下,弹奏过程中要保持好整只手的手型(不要折指、掌心要撑圆、用指前端触键)。
C、第三个动作(提腕):手腕下压弹奏完第一个音之后,先将要弹奏的第二个音的手指抬起(这时整条小臂、手腕、整只手仍然保持下垂姿势),在第二个音的手指落键弹奏的同时恢复第一个动作“将整条小臂抬起、手腕向上顶起、整只手自然下垂”。
上面的A、B、C三点,就是“落滚”弹奏方法的完整动作,简化的理解就是整条小臂、手腕从准备到弹奏做“上、下、上”的三个基本动作;而手的方向和手腕的方向正好相反是“下、上、下”三个动作。在进行“落滚”的弹奏过程中,整条小臂、手腕一定要放松、不要使劲(僵硬),虽然基本弹奏方向改变,但是弹奏动作是不变的。第一个音落键时不要砸琴、第二个音提腕时要把琴键弹到底。在进行完整的乐曲弹奏之前,要把基本练习弹奏熟练,再进行乐曲弹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