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校园迈向社会是一个质的转变,而两者之间心态的最佳过渡契机,当然是大多数大学生都要经历的实习。
实习的一开始都不能绕开做公司的所谓“dirty work”,接触一些最基础的工作,但同样的过程很多时候会产出不同的结果。
如何从职场小白蜕变成离职后收获满满的“黄金实习生”呢?快速掌握以下5点,帮助你在实习期间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跳出你的思维“安全区”
“盒外思维“俗称“考场思维”,职场新人常入的误区是习惯性的用这种思维应对所有工作。上级布置的任务自己加班熬夜闷头做完,还觉得感动天感动地,到最后会让自己变成低效庸碌的低水平勤奋者。
提高你的工作效率,而非工作时间。
√ 养成资料整理的习惯,顺手将文件归类,帮助自己明晰条理。当工作量增大时,资料分类将发挥隐形作用。
√ 不要简单的要求完成任务,而是要在有精力的情况下问问自己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能不能完成得更快。
√ 做事讲究优先级和掌握核心! 擅用“便利贴”、笔记本、记事类app等方式提前做好规划,自己为共进的任务安排先后顺序,设置不同阶段ddl。
摒弃“我只是一个实习生”的错误想法
我第一次实习之前,在北大读书并已经在BAT多少有过实习经历的表哥给予我的建议就是: “在公司的时候不要拿自己当实习生。”在我实习的时候终于得到这句话背后的答案。
创新思维和大局观适用于每一个人,而不只是管理层或正式员工。当你在尽心尽力的为公司创造价值的时候,其实已经是你有能力在掌握着自己的未来。
不要怕犯错,不要犯重复的错。执行层面实习生可能做的不够熟练有所欠缺,但在主管负有帮你double check的责任时,没有任何错严重到是一个实习生的错。但同时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努力成为一个严谨、靠谱的人。
还有不管公司环境以及其他人如何:
◎ 自己一切都要遵循正式的标准;
◎ 善用邮件“抄送”功能,付出后的成果需要为supervisor所知,寻求更多的反馈和指点;
◎ 专注于工作而非患得患失。
没有人会有理由讨厌一个有上进心和有潜力的小朋友。
公司付钱让你“学习”,你有什么理由不努力
解决问题而非“制造”问题
给出你的方案再提问,运用自己的逻辑判断给出选择题而非问答题。
“思考,做的更多”效果远远大于“停滞,问的更多”;如果事情自己无法独立解决,找准“痛点”再开口,表达时少说判断句,少用形容词。
培养自己发现问题的敏锐嗅觉+解决问题的应对能力。
人脉有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如果你无法时刻与外界保持联系,你就会很快与职场脱节。执行力的保证有时就在于你接触的圈子更丰富,掌握资源更多,获取信息更快,与人沟通更加顺利。不要忽视人脉的强大作用。
我之前的实习生就是使用LinkedIn网站,直接找到dream school学长学姐的领英档案,既能够以自己的方式找这些学长学姐做mentor,也通过参考他们的领英档案、总结规律写出优秀文书,最终申请到了常青藤名校。并且在离职时在领英获得我们直系上司的推荐信。
你要明白在工作中你有太多机会,自己变优秀,同时发展自己的优质人脉圈。
“一个人要活出一支队伍”
你需要很多现在根本用不着的技能,实习期间要脚踏实地去积累,这些将在未来成为你的重要资产。
全面学习,关注行业动态
读专业的文章、看行业新闻热点、和行业里的人聊天等方式培养自己的行业洞察力。
理论和实践两者不能抛却任何一方而先行,既然已经入行走上实习的实践道路,知识和理论同样需要更新迭代。
区别职场社交的“有效人脉”和感情联系
对前辈保持尊重,但注意礼貌是一种建立在同理心上的自然表达,应该让彼此都舒服。忌讳过度表现。
对职场伙伴的原则首先是真诚待人,懂得倾听比只会倾诉可贵的多。
而“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最大的区别,是在于对“有效人脉”的理解。
不同于多数通过感情维系的校园社交圈,在社会职业领域的有效人脉是指和别人建立一种互助模式。这是需要你发掘自己的优势,然后学会去换资源。
一些基本的社交原则:
◎ 不要交浅言深
◎ 在他人的议论或交谈中,没有弄清楚事情之前不要发表明确意见
◎ 你的圈子不再是学校里的同代人,而是需要和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来往。理解他人并用心沟通,客观沉稳的待人接物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口碑。
就算是职场,生活也不是只有工作
在LinkedIn实习的期间我才发现认真做事和享受生活并不矛盾。
对面看起来文静内敛的女孩子会利用休假时间去穷游走沙漠,身后目不转睛的程序员大哥上个星期刚刚拿到了浮潜证,好看的小麦肤色设计师会每天带着办公室小姐妹们做普拉提,看起来严谨一丝不苟的上司其实是走过世界各个角落的adventurer。
在实习期间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自律意识,脚踏实地地做事,开心纯粹地生活,同优秀的同伴一起活成自己最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