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综艺节目市场上,音乐综艺节目从来就是这个市场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是从节目影响、节目数量、节目收视来看,它都已经成为了不容忽视的电视节目新奇观。
从超女到快男,选秀类音乐综艺节目一炮而红
在2004年,一档平民化选秀类音乐节目《超级女声》在中国爆红。在参赛选手零限制、零门槛的制度下,紧接着的《快乐男声》也在大陆刮起了热潮。在2006年,此类平民选秀音乐节目就如同星火燎原般燃烧了整个电视节目市场,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电视台的《新声夺人》等等层出不穷。
今年,《快乐男声》依旧遵循这种“不分唱法,不分外形,不分地域,不分身份”的规则展开,但却融合了新的时代元素,邀请了陈粒、罗志祥等不同音乐类型领域的明星组建三支战队相互碰撞出火花,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选择了“只网不台”的模式来进行话题度的传播。
无论从超女到如今成为网综的《快乐男声》,节目的元素虽然在改变,但这类节目顺应的始终是基于以家庭这个基础单位组建的大众社会中,年轻群体对于彰显个性、展现自我的追求。节目将各种媒体的屏幕变成了一个开拓的博弈娱乐场地,并免费向大众开放,因此能够迅速征服荧屏内外的参与者和受众。
《盖世英雄》到《中国有嘻哈》,单一类型音乐节目悄然兴起
单一类型音乐综艺节目是2016年国内出现的较新的节目类型。例如作为国内首档主打EDM的节目《盖世英雄》,它主打对歌曲的改编,强调改编需要有鲜明的电子元素,以及采样、拼贴等Remix手法,这种标准使得节目从众多音乐真人秀中脱颖而出。
而另一款细分类型节目《中国有嘻哈》则是选择了特别适合节目呈现的嘻哈音乐;在节目规则的安排上,符合“嘻哈”文化;在节目选手和制作人方面也选择了在嘻哈领域有所表现的人物,一个“freestyle”的网络热词更是从这个节目中窜出。细分类型的节目还有爱奇艺出品的专注方言歌曲《十三亿分贝》,央视综艺频道的《中国民歌大会》等等。
从《盖世英雄》到《中国有嘻哈》的火热播出,音乐节目的细分化和专业化正在悄然兴起,这些细分领域的音乐节目展现的正是着眼于某一细化领域下的节目组要选择适合节目呈现的音乐类型,并且从赛制、舞美、剪辑等节目设计的各方面凸显所选音乐类型的独特标志,突出专业水准。
《明日之子》,迎合互联网“食客”的一档绝对网综
网综,是个近几年经常被提起,大众不再陌生的词语。但在各类网综的发展中,音乐类网综好像稍落在了后面,直到迎来2017年。这一年,《快乐男声》、《明日之子》、《中国有嘻哈》三档音乐类网综强势进驻观众视野,掀起音乐选秀的又一波高潮。
从《明日之子》来看音乐网综的特点,可以发现,相比以往的卫视音乐综艺而言,这档网综从制作理念到节目模式再到选手选拔方式,都加入了大量“互联网”元素。换句话说,它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针对互联网的特质以及网络居民的观赏口味制作出的一档绝对网综。
这种思路最大化得体现在《明日之子》的节目模式上。在节目模式上,它开设了三条不同选拔标准的赛道——以“颜值”为评判标准的盛世美颜赛道、以“才华”为评判标准的盛世独秀赛道和以“实力”为评判标准的盛世魔音赛道。
这最具创新性的三条赛制、三种选拔理念的节目模式,其根本出发点就是为了迎合并满足互联网时代下挑剔的互联网“食客”们多样化、精确化的口味需求。
这种互联网元素的增加造成的最大改变就是突出了“观众”的角色,致力于打破观众的传统定义,使观众拥有最大的选择权和主导权,从而打造“我们”的节目、“我们”的偶像。
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新歌声》,从模式到制作,精品化成功的典范
作为一档购买国外版权的音乐模式节目,《中国好声音》不但对音响、舞台甚至节目中的转椅等硬件设施都采用了原版方式,同时对评委的个性设置、选手的故事设置以及节奏的把握等软性资源上也做到了完美复制,是引进国际电视节目制作模式的成功典范。
从制作上,《中国好声音》的成功更是显示着大制作、精品化的迈入。《中国好声音》音响系统的配置和乐队规模都远超原版,录制现场更是安排了27个机位,一期80分钟的节目背后至少有1000分钟的素材。以致于在接下来的2013年,各大省级卫视纷纷引进国外版权,大投入、大制作,以电视大片的标准制作音乐综艺节目,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等。
在今年,改版后的《中国新歌声》第二季开启,节目依旧贯彻“声音是这个节目的唯一要素”的理念,以选手的唱歌实力为重心,以挖掘每位选手背后不同的情感故事为主线,“好声音+好故事”的节目内容设计一直都是节目的最大亮点之一。
在新一季,导师的表现成为了最大的特色,无论是开场舞台上导师两两合唱带给观众的无限惊喜,还是新导师陈奕迅的出色综艺感都颇具看点,节目从第一期就引发了网络热搜话题;四位导师在面对音乐人才时的认真态度也展现了作为音乐人的素养,例如陈奕迅对选手的点评充满对音乐追求的纯粹风格;
刘欢的指点朴实、专业而落地等等;在选手的选择上来看,这个节目对多样的音乐类型更加包容的接纳态度,第一期的首位Beatboxer张泽、第二期的藏语Rap等等,足以见得节目组尽力在多样的音乐领域内挖掘更多音乐之星。
从《中国好声音》到《中国新歌声》,为了适应观众口味的变化,节目组在道具设置、节目赛制等方面都进行了不断改进,但节目的理念和模式却始终不变。
《中国新歌声》展现的是音乐综艺节目的初心,即对声音这种听觉艺术的品质把握。这个舞台苛刻,是因为它只追求最好的歌声;这个舞台包容,是因为舞台延伸到多样的音乐领域寻找“新歌声”。这种对舞台适度的把握、对音乐的认真态度和正确的呈现与制作模式才使得节目走出了一条精品路线。
纵观国内整个音乐选秀类真人秀的发展,从“娱乐至上”到兼具娱乐与审美的“精耕细作”,我国歌唱类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运作越来越熟稔,无论从节目制作,还是市场营销、商业模式,都已经走到了较为极致的水平,唯一能够突破的,便是节目的创意点,而节目的创意点,则需要节目组深入挖掘观众的心理期待和特点,力求垂直化、细分化的深耕,才能打破原创缺失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