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声乐艺术指导任卓看来,一名声乐艺术指导的使命不在于简单地对声乐演唱的伴奏与烘托,而是引导演唱者在艺术指导的引领下,共同探索音乐外在表现与内在诉求,由此,便能从单纯的钢琴伴奏走向对演唱者艺术领悟和表现力的升华与凸显。这便是知名声乐艺术指导对于自身职业的诠释与定位。
黑白键盘奏出多彩童年
上世纪八十年代,是钢琴“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肇端。音乐的魅力使钢琴在孩子们心中埋下难以磨灭的印记,任卓也是其中一位。自5岁起,每当别人敲响琴键,白色的琴键落下,琴键两侧淡黄色的木质纹理就会闪现并绽放在任卓的眼中,浮动的旋律虽然简单却是别样的悦耳,那最初的画面至今还深深的藏在她心灵的深处,那样的温暖,也那样的光明。
当年幼小的她经常忘记课间上课的铃声,趴在音乐教室窗户外的台子上,目不转睛地向里张望着钢琴,有好奇,也有期待,即使那是空空的教室,即使没有美妙的旋律,也吸引着一位具有艺术兴趣和才华的孩子的目光。正是这种真挚的热爱,才促使老师在家访时,将孩子在艺术上的才华和热爱告知家长,并建议走上专业音乐学习的道路。辛勤付出终究换来了回报,小小年纪便已取得中央音乐学院钢琴九级、中国音协钢琴十级证书等等。除此之外,她还以优异成绩取得了省、市钢琴比赛大奖等诸多殊荣……学习钢琴的初衷是兴趣和热爱,是热爱驱动着任卓一直与钢琴为伴,从未间断。直到高二,她决定将这份热爱转化成一种专业和职业。正是这份不断的坚持、执着的兴趣和无悔的热爱,使任卓在音乐的道路上不断开拓进取,通过不断努力和坚持换回了梦想成真的美好时刻,那一年,她接到了中国音乐学院的入学通知书。
不断实践迈入职业生涯
“有一次,我同学说让我帮她担任钢琴伴奏,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结果从那一次以后,我就真正地踏上钢琴伴奏这回事儿”。最初只是同学们找她合作,后来许多老师也请他担任钢琴伴奏,因为在别人眼中,任卓的钢琴伴奏蕴含着一种特殊的乐感和直指人心的音乐感悟,与众不同并显现出极强的反应能力,而这一切并非与生俱来。中国的琴童们从小接触的大多都是西方立体化、交响化的作品,而我们中国的民族声乐作品,形式上更多地是追求单线条旋律的横向思维,如何让单线条的旋律瞬间附有和声色彩舞动起来,用任卓的话来说,就是反复地实践!“实践出真知,一定要摸索,多实践!不要怕错,也不要怕被说,要用心感受,揣摩,探索,慢慢你就会爱上她。中国声乐作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魅力瑰宝,无论古曲、戏曲、民歌、艺术歌曲、创作歌曲、歌剧等。都要依据民族特色,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编配方式……”当谈及专业问题时,任卓便显现出别样的专注,也许正是这些摸索与实践培养了她一种超越常人的专业化音乐审美,也让她成为了一名具有高度艺术水准的专业声乐艺术指导。
称呼转变担当未来职责
优异的成绩和精湛的专业实力让任卓在硕士研究生毕业时留校任教,成为中国音乐学院钢琴系的一名声乐艺术指导。并在2014年获文化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声乐比赛唯一一个民族声乐最佳伴奏奖,同年,在中国音乐学院“我爱我师”评选活动中荣选“我心目中最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正因为得到了各领域人士的认可,让她慢慢成为最初学生时代的钢琴伴奏转变成国内著名音乐学院的专业声乐艺术指导,一个称呼的变化对于任卓而言,意味着新的进取和开拓。
“很多人会问,什么才是艺术指导?那么我个人认为,好的钢琴伴奏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好的乐感,强大心理素质。但是一个好的艺术指导不仅仅需要这些,它们两者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普通人通常认为钢琴与歌唱者间达到节奏、音准上的契合便是很高的标准,但在我的课堂上,这并不是终极目的。音准、节奏是每位学生最基本应该具有的音乐素养,甚至说这是一种学习态度,合上伴奏并不能代表可以下课,一名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要尽其所能去挖掘学生对每首作品发自内心的理解,给她足够暇想的空间去叙述手中的作品,然后顺着她们的思路,判断出专属于他们固定的音乐线条、乐句、气口、律动,用声乐艺术指导的音乐伴奏来协调她们的情感表达,一言以蔽之,优秀的声乐艺术指导就是在训练学生如何自发的去审美作品,引导他们形成一种相对正确的专业审美能力,从而让学生真正的喜欢上演唱的作品,这就是我课堂上最希望达到的效果。”任卓认为培养学生专业作品的审美能力,也会有助于学生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构建,让他们毕业后能迅速定位出自己存在于社会的价值。
在任卓看来,声乐艺术指导是一门具有无限潜能的学科,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同仁们一起努力、奋斗,利用团队打破局限,“只要大家的方向是一致的,热度是一致的,未来就一定会更加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