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辅导孩子练琴一定要注意以下四方面:合理的安排时间、态度既严肃认真又耐心细致、辅导方法正确、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能力。
上小学的孩子一节课也只有四十五分钟,幼儿时期自制能力更弱、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短,练琴时间每次要更短一些。三—四岁,每次五—十分钟;四—五岁,每次十—二十分钟;五—六岁,每次二十—三十分钟;六—七岁,每次三十—四十分钟;孩子累了,不集中了,应鼓励他去稍稍休息,或玩耍,这样可以调节视力,有利于消除大脑疲劳。练琴可以采取“少吃多餐”办法,这样,每次练都不会负担太重,而且由于一天练习几次,不断重复和巩固,加深了记忆,提高了效率。练琴要选择孩子精力充沛的时间,并尽可能固定下来,使孩子产生一定的条件反射。凡是打瞌睡,玩累了、身体有病、人多杂乱时不要强迫孩子练琴。一个孩子每天到底练多少时间琴合适,这没有一个界限。只能根据家长和孩子的时间、家中练琴的条件、孩子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情况而定。如果希望孩子向专业道路上发展,适当多练琴很有必要。
做父母的总是盼子成龙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可是孩子终究是孩子,智力超常的总是少数,大多数是普普通通的孩子。因此,不要把自己的孩子看做天才,估计抬高,稍一反应慢就急不可耐,大打出手,这样会把小小年纪的孩子吓得更糊涂,怎么谈得上音乐表现呢?有的孩子说:“我爸爸一陪我练琴就变成了大灰狼。”难怪“小山羊”这样害怕。因此家长只有耐心再耐心的辅导孩子。反之,也有的家长溺爱孩子,一边练琴,一边“乖乖”、“宝贝”地说个不停,看孩子弹好一处,抱起来亲个没完,孩子借此提出各种要求:要吃的、要玩的,孩子总在撒娇的气氛中哄着练琴,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合产生克服困难的毅力。这样的家长要注意辅导时严格一些才好。教育有方的家长总是既严格又耐心,既有鼓励又有批评,让孩子在安静的环境里、严肃而又活跃的气氛中练琴。发现孩子不想练时,总是仔细分析原因,是不舒服还是饿了?是不喜欢这首曲子还是怕苦了?然后针对性地解决他的问题。
孩子练琴当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要再辅导过程中仔细分析,对症下药。如果是由于精神紧张——怕挨打受骂,而引起弹奏上的种种问题,如:不放松、拘谨、老错……那就需要家长从思想上去寻求解决途径,必要时要向孩子道歉;如果是由于弹奏方法不对造成的困难,则要和教师一起研究如何让改正的集体措施;如果是因为欠缺熟练而带来的问题,那就需要放慢速度多多练习,困难之处重点练两手不独立则分手练,声部不清分声部练,难度大一些的段落反复多巩固。教师留的作业多若时间不够完全不成不要紧,主要是“质”,其次是“量”。
此外,练琴之前不要让孩子玩的太累,也需要收收心。如果孩子正兴高采烈地玩积木,与其催他:“快一点!不要再盖了!”还不如家长亲手和他一起快些把积木房子盖好。这样孩子了
每次辅导孩子练琴之后,根据孩子的表现,最好及时肯定他的长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可以用插红旗、贴红星等形式来鼓励孩子的进步。
随着孩子年龄增长,学琴的程度也不断地加深,家长应当逐步有计划地减少辅导的次数和时间,让孩子养成自己动脑子练琴的好习惯,培养他独立克服困难的毅力,不可长期让他依靠“拐杖”走路,否则容易造成离开大人就一事无成的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