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莱比兹是德国铜管乐器制作大师,雅马哈法兰克福地区铜管乐器维修室室长,1959年生于柏林,1986年获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制作大师称号。多年来在德国管乐器行业积累了丰富经验,1991年进入雅马哈欧洲分公司工作,负责德国法兰克福地区雅马哈乐器开发、改良及客服工作,和欧洲音乐家结下深厚的信赖与合作关系,2003年起任雅马哈法兰克福地区乐器维修工作室室长。
“首先,请谈谈德国学校制度,并简单介绍技师制度?
德国的教育制度是小学4年,接下来可以分三种不同方式的学习“阶段”,完成基础教育学习需九年,完成职业技术学习需十年,完成大学学习需十三年。我本人在工业技术学校学习到十七岁。
德国的手工技艺历史悠久,16-17世纪技师制度已现雏形。德国公司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从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如果说中小企业是德国经济形态的原点,那么可以说技师制度就是这种经济形态的支撑点。不像汽车等规模很大的产业,乐器行业几乎都是中小规模的公司。
具体到管乐器制作,经过三年的学徒实习后,就进入职业工作,具体实践学到的技能。和食品加工、汽车修理以及乐器制作等职业一样,都采用同样的测评体系,在这些岗位上实习合格后,方可以社会员工身份正式工作。
在学徒期间一年有两次机会到学校集中培训,学习乐器历史、音乐学等相关知识以及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课程,因学习人数较少,就在同一个班里一起学习风琴、钢琴、乐器历史等课程。在通过考核后,再经过4至5年的实践期,这在什么公司进行都可以。像号角等管乐零件制作只能在大公司学习,而在乐器维修工作室则可以接触更多实例,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准备技师资格考试之前,还要学习经营管理、商法等方面的内容。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才能开设自己的作坊。
在德国,铜管乐器的“大师”资格认证合格者每年只有5人,在全体职业人员中所占比例很低。但对从业者来说,这个制度不是从事管乐制造的必备条件。它只是一种从业资质水平的认证,不与工资多少挂钩。在考试前,还有为期一年的集中讲习,含乐器维修等专门内容,这同时也是向师傅学习生产技术的良好机会。考试分为“法律”、“经营财务”、“制图”、“乐器制作”等四科。
“德国的管乐器有什么特征?
德国的管乐器制造以手工为主,即使有名的“米拉风”管乐器公司人数也不过50来人,这是和其他国家相比的不同之处。
在别的国家,由于乐器制造业为“流水作业体制”,能从整体上理解乐器制造的人较少。美国的管乐器品牌不少,这些品牌公司创始人能从演奏和制造两方面去领悟管乐器,但继任者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则更注重管乐器销售工作,而在技能教育系统上可能力度不足。大公司总是把重点放在追求扩大规模上,结果少有时间和客户亲自面谈,听取反馈意见。而在德国,因为公司规模较小,每月只制作几件管乐器。乐器的内在品质就能一直保持得很好。
“德国制造商怎样看待中国的管乐器?
有两个方面:首先产量非常大,在生产规模上是德国公司无法企及的;另一方面,德国的管乐制品质量都在中档以上。如果管乐零售从中国进口,那库存下来的会全都是中国管乐,德国的产品就不会有市场。中国管乐不能说对德国管乐完全没有影响,不过德国中等规模的零售商均采取直接销售的做法,这样(中国)影响就小一些。此外,雅马哈和杰普特在欧洲管乐市场的份额也较高。美国管乐制造商对中国制品的质量问题一直头疼不已,可以说受到中国制品很大的影响。
雅马哈在中国开设了生产工厂,为保证产品质量,首先会从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制作培训入手,美国的管乐制造商也不会轻视这个问题。尽管目前德国制造商不热衷于指导中国管乐制造公司,但对那些重要的中国经销商或中国进口公司,还是会予以指导,但从长远来看,这会对德国产业带来影响,甚至可能是危险的。
德国乐器消费者倒并不在意乐器产地。德国学校考虑到预算问题,会购置便宜些的乐器,而如果重视质量,则对中国生产的产品比较在意。
“像索尼、雅马哈等日本品牌如果在中国生产是否能提升对中国制品的印象?
在欧洲,中国制品还未达到一定地位,尽管是品牌产品,客户也会慎重甄别产地。在经济不景气时期,价格因素会有所凸现,在乐队活跃的德国南部、瑞士、奥地利等地,都重视乐器质量;另一方面,我认为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则更倾向于价格。
雅马哈在日本国外生产的产品,不会在产品质量方面妥协,这关系到客户和经销之间长久以来构筑起来的信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