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外媒曝光了一封Dave Goldberg于去年7月写给索尼CEO Michael Lynton的电子邮件,在这封邮件中Dave提出了通过精简唱片公司来改造和拯救当今音乐产业的秘密策略。
一、版权代理商应摆脱ASCAP和BMI等著作权收费管理组织的束缚
借助新科技,版权代理商可摆脱收费管理组织的束缚,将公开表演权等版权直接授权给电视和电台等媒体。这样的话,将原本被著作权管理组织收走的那部分版税费用平摊到广播媒体和代理商自己身上,代理商的总体收入可以提升7%到9%左右。
二、唱片公司将进行“瘦身”裁员,提高运作效率
经过“瘦身”转型之后的唱片公司将投入更多的资金在构建公正合理的版权授权体系上。唱片业务的总体收入将出现一定的下滑,但其利润率却反而上涨,也就是说,唱片业在转型之后将更加赚钱。在数字产业和高利润率的强势带动下,未来的音乐产业不仅会实现稳步增长,其产业价值也将得到巨大的提升。
三、音乐正成为纯粹的数字产品
唱片公司如果将旗下音乐产品全部数字化并砍掉实体唱片部门的话,其主要的收入源将来自于数字音乐订阅服务和广告业务,总营收将趋于稳定增长且总体利润率将得到更大提高。照此发展趋势下去,唱片公司将改头换面,变得更像是一家版权代理公司或者有线电视频道。
四、曲库为公司贡献50%营收和200%的利润
每家唱片公司都拥有自已的音乐资源库,除了新发行的作品之外,公司每年都会从该资源库中拿出一些发行不久的音乐作品推出再版专辑、现场Live专辑以及经典精选集等产品。在Dave的战略设想中,一些经典老歌也应当被纳入该音乐库中并针对市场再版发行。不少歌尽管发行时间比较久远,但其仍具有很强的市场影响力,在此设想之下,这些再版的经典热门曲目将给唱片公司带来更多流媒体和版税收入,而音乐库的大小将会极大的影响到流媒体收入的多少。
五、新发行作品的营收能力将被大幅削弱,甚至会带来损失
在这样的条件下,唱片公司会更加青睐走“摇滚”和“乡村”风格的新作品,因为这些曲风的歌曲比起聒噪被过度消费的流行歌曲来说,具有更长的市场生命力,也更有可能成为经典歌曲。
六、唱片公司将削减新作品发行的预算,同时缩短艺人的合约期限
唱片公司如果要推一支新作品的话,除了价格不菲的人工制作成本之外,其固有的市场推广费用也高得惊人。一旦新作品没有得到市场肯定,唱片公司将白白蒙受一笔不小的损失。精简固定员工人数,提高艺人酬劳支付过程的效率并保证透明度,减少发片成本,简化版权交易步骤,是唱片公司不得不采取的应对策略。
七、应重新修改或转卖固定营销成本过大的艺人合同
精简后的唱片公司固定员工人数将大大减少,由此带来的一个结果是,公司将被迫砍掉固定营销成本过大的艺人合约。同时,转型后的唱片公司在新作品发行方面应更像是一家独立厂牌公司,代理发行和A&R部门应合并以保证艺人和唱片公司能够获得合理的版税收入。
八、数字音乐的版权授权体系需要大修改
唱片公司和音乐版权代理公司应当深刻了解数字化音乐时代的产业经济规律和整个数字音乐生态圈的发展环境。整个数字媒体市场应当维持良好的竞争秩序,各大流媒体平台应当保持互相竞争互相压制的关系。戴夫在邮件中提到,要想实现如此和谐竞争的市场氛围,最简单的办法是让唱片公司和包括Spotify、Pandora和Google在内的流媒体服务商签订一份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该合约规定,在这三年的合作时间里,所有的服务商都可以无限次地使用唱片公司和版权人的音乐歌曲,但前提是向版权方支付高于预期10%-15%的版税。戴夫认为这将极大提高流媒体服务商的各项利润指标,从而刺激其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他们的用户基数和收入基础。此外,唱片公司应构建更加简单透明的数字音乐版权授权体系,以鼓励更多的网络媒体公司进入数字音乐市场。
九、数字音乐将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实体销售体系或将逐渐消退
唱片公司将借此进一步榨干衰败的实体唱片销售业仅剩的油水,对于实体唱片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唱片公司可以放手不管但也不必过早淘汰,重点放在数字音乐就对了。
十、在全球市场上,小语种歌曲将失去市场优势
随着数字音乐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流媒体平台采取了进攻全球市场的策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英语语种歌曲的地位不断提升,而小语种歌曲则将失去其市场优势。唱片公司在发行本土小语种音乐时应该衡量其价值是否值得发行。当然,日语歌曲或许还有一定的市场价值,毕竟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规模的音乐市场。(文/许梓烁)